有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4.3亿,占网民总体的52.1%;主要文学网站的原创作品总量今1700万种。可以说,网络时代的文学创作已成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文学网站、自媒体、文艺社群等平台上类型丰富的写作,极大拓展了中国文学时空的版图。眼下,如何借助高校资源平台,进一步助力网络时代的品质写作?
今天,“网络时代的文学——未来网络文学家”在华东师范大学颁奖,班宇、唐四方、薛雍乐、徐平、栗鹿、魏思孝、哥舒意、吟光被评为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年度新人。与此同时,作家孙甘露受聘为华东师大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院长。
“文学本身就是一种创意写作,如今不光是文学领域,整个中国的文艺生态里,包括电影、电视剧、音乐、美术等行当,大家都有这样的紧迫感,甚至交织着强烈的‘创意焦虑’,也产生了一些业内雷同模仿、创意不足的现象。因此,创意写作无论对本土原创还是产业链打造都非常重要。”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阎晶明谈到,华东师大作家群曾是中国文化版图上的亮相现象,如今作家群再度整装出发——在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学主流之一的背景下,聚拢发掘更多创意写作人才,高校系统的介入已成迫切需求。
“之前一直有中文系是否培养作家的争议,但这所‘魔法学校’不同——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涌现了一大批作家,而且各个走路都是有模有样的,在文学路上非常长寿。”孙甘露以博物馆与咖啡馆这两项现代产物打比方谈到,创意写作本身也是后设,“咖啡馆里的嘈杂,通常会被解释为白噪音,对个人是无效的。受限的视角使写作者陷入对外部世界的无视,虽然写作者置于现实之中,但基于观看、聆听的立场导致一种疏离感。创意写作是一种示范,本质上也是后设的。比如说观看博物馆的展品距离日常经验的隔离,由于被策展人设定,对现实生活观察也会遭遇现实生活白噪音无效,使对写作的判断和现实的判断陷入双重隔离。那种向着殿堂的终点式努力也会面临废墟式困境,由工业革命和现代性而来,使事物很快会陈旧。”他说,这就使得创意写作和研究既具有重大意义,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借用本雅明的说法,应尽量避免成为“神童们的养老院”。
“未来网络文学家”评审委员会秘书长黄平教授介绍,经初审复审后,由孙甘露、朱国华、陈晓明、程永新、施战军、格非和李洱七位著名作家与文学评论家组成终审小组,最终无记名选出年度新人。这八位新人将获得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为期三年的免费培养和专项奖学金支持等。“我们提倡的是一种大网络文学概念,不仅限于传统的商业网络文学网站作品,也包含微信公众号、APP、豆瓣等各种各样的网络写作。大赛期待选拔并培养出一批在网络上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文学家,为中国文学发展和网络文学、文化创意产业繁荣打造人才蓄水池。”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国华教授谈到,本次评审既不同于传统文学大赛的选拔,也不同于网络文学选拔,“最终选出的八位年度新人,在传统文学领域与网络上都取得了出色的成绩,网络时代,文学何为?希望大赛能够触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
在业内看来,成立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发起中国未来网络文学家项目,充分展现出华东师范大学对新时代文化发展变化的洞察——大学既要培养创造性的文学人才,也要培养创意性的文化产业人才,在创作实践中更好地发挥人文精神的引领作用。网络文学新人大赛及培养计划,希望通过专业的力量、文学同行间的探讨,挖掘有潜力的苗子,催生更多精品。
华东师大也会定期邀请作家学者驻校,指导学子的写作。今年驻校作家人选为李洱、徐则臣和石一枫,活动现场,李洱回忆起上世纪80年代在华师大的时光,那一文学黄金期令他感慨万千,“写作就是处理词与物与我的关系。如今写了30多年,自己仍是初学写作者,感激这次回到华东师大校园回炉重造的机会。”
“文学的暧昧与宽容,承载了更多信息与情感,在词语的承诺与抵触现实行动的裂缝中产生故事的空间。如今,网络文学覆盖范围越来越宽广,文学的边界因此得以移动,期待未来与大家并肩前行。”班宇说。在唐四方看来,从最初的野蛮生长到强调精品写作,现实题材不断增多,网络文学作者也更加注重作品的社会价值,而不单单只看点击量等。
会上,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网络文学研究成果同期发布,分别是院方和学者欧阳友权、邵燕君合作的《中国网络文学年鉴(2018)》《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典文集》《中国网络文学二十年·好文集》。这批成果以年鉴形式呈现2018年度网络文学新气象,同时又以经典汇编筛选网络文学20年来经典好文。
据悉,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创意写作研究院成立于2018年10月30日,旨在汇集一批国内外作家学者,打造一流的文学创作及文化创意写作人才培养基地。作家孙甘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任朱国华出任院长,文贵良、罗岗、黄平、项静任副院长。研究院下设艺术硕士中心、网络文学中心和驻校作家中心。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