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0月16日,以大夏大学、光华大学为主体,在大夏大学原址上创建而成的华东师范大学,正是新中国第一所师范大学。今天下午,《大夏光华:小绿天楼藏华东师大校史文献丛刊》全42册在沪首发,丛刊所收包括大夏大学、光华大学等三所现代知名高校的各类校刊、毕业纪念册、招生简章、师生通讯录、学生作业薄、学生手册、日记册等校史文献77种,共二万四千页海量内容。学界评价,该丛刊是目前国内罕见以一所高校近现代校史料为主题的大型文献集,不少第一手珍稀文献系首次公开发表。
丛刊真实而比较全面地保存了华东师大及其前身学校百余年历史发展的样貌与细节,对人们了解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脉络、研究中华民族科教兴国艰苦历程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大夏大学取名有“光大华夏”之意,光华大学取名的寓意为“光我中华”,从学校“前史”发展历程来看,都是伟大的爱国主义产物,代表现代中国向上向前的方向。
“丛刊收录的资料内容极其丰富,可以看到,反帝反封建、爱国抗日是其中许多文献的主题,比如大夏大学猛进社创办的《猛进》半月刊,其主旨就是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奋起救亡,从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时代脉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社长王焰说。
从学科上说,除了教育学外,人文社科、自然科学以及经济文化的内容同样可观,资料性文献的价值,不容忽视。编者丁小明在序中举例谈到:“《光华半月刊》第七期前有钱基博《骈文通义》,后有钱钟书《上家大人论骈文流变书》,补其父之遗阙,父子同期论学,既是钱家不朽之盛事,更为学林传颂之佳话。而新文学研究专家陈子善教授从拙藏《光华期刊》中觅得徐志摩诗作《赠给她》,并证明这是徐志摩此作最初版本的发现,凡此种种,皆足以说明拙藏这批文献的公布不但会对上海乃至全国现代高等教育史研究有所推动,对现代文学史甚至学术史的研究亦不无禆益。”
叙述文字之外,这部校史文献丛刊里还有不少照片、图表、统计数据、指导书目、教员名单、纪念册、同学録、登记材料等珍贵史料。此外,几种校刊后面附的图书或资助厂商的广告,对于相关研究领域的学者来说,也是有异于寻常广告的特殊原始资料。
“由当初的自娱之举进而发展到全身心投入,甚至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使命感。”丁小明如是形容整理这批文献所走过的心路历程,此前他的两个小绿天楼收藏大夏大学等三校史文献展览,也引发广泛关注。
《大夏光华:小绿天楼藏华东师大校史文献丛刊》
丁小明 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定价:24800.00
据悉,近年来,华师大出版社在校史文献方面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如《中国文字发展史》《大夏大学编年事辑》《光华大学编年事辑》《华东师大档案馆藏名人手札》《中国历代钱币》《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精品图集》等,充分体现了文化历史的传承与传播。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出版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