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作家、编剧刘静因病去世。生前,她留给观众两部作品,《尉官正年轻》已拍但尚未播出;另一部就是2014年首播的《父母爱情》。
关于《父母爱情》的好,豆瓣上9.4的高分是直观的,粉丝们刷上五遍十遍则是感性的注脚。我们每看一回,总能更走近一点生活的真相。
开播五年来,《父母爱情》仍在不断重播,但它的作者却不在了。
悲伤悼念之余,我们摘录刘静老师生前的文章,看看这部温暖了太多观众的好剧,是如何诞生的。(文章原载于2014年3月2日《解放军报》)
《父母爱情》是怎样出炉的——刘静
1·关于这部小说
《父母爱情》是我1994年写的一部中篇小说,发表在当年的《解放军文艺》上,是头条。那是我写的第一部正儿八经的小说,能一下子发头条,自然让我受宠若惊,非常之高兴。更让我高兴的是,这个中篇又给我带来了很多荣誉。荣获了解放军新作品一等奖、解放军文艺奖、《中华文学选刊》奖等一系列奖项,还被《作品与争鸣》《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转发,并被多部小说集选录。夸张的是,小说发表10多年后,北京青年报副刊还全文连载了它。那段时间,几乎是我创作生涯的一个小高峰。我乘胜追击又陆续发表了几部中篇,比如《无法温柔》《寻找大爷》《飘落》《人民内部》等。这些中篇,后来被收集成册,冠上《父母爱情》的名衔,挂着羊头,还卖狗肉。
其实,这第一篇小说的出炉,也是因为当时我同我家男人吵架,被他激将激出来的。
事情是这样的:那年我刚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工作。正式上班前,我就把自己当作家庭妇女,开始任劳任怨、全心全意地在家里相夫教子了。那段时间,应该是我男人和我儿子最幸福的时光吧。他们进了家门就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高兴了,还可以甩脸子,再不高兴了,还可以训斥几句。而那个进入了角色的家庭妇女,像个受气的小媳妇一样,马上就认错,马上就改正了。我家那个大男人,以为他的新时代到了,很快就作威作福地找不到北了。
连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耐心会如此短暂。这样的好日子,我竟没有让我的男人和我的儿子过上多久。有1个月吗?也许还不到,我这个在“妇女能顶半边天”之类的教育下长大的新中国妇女就露出了“狐狸尾巴”。当那个还沉浸在幸福之中的大男人傻了吧唧地刹不住车,指责我这个菜炒咸了、那个菜炒淡了的时候,我如河东狮子一般怒吼道:你以为你是谁呀?你是老几呀?嫌不好吃自己做,老子不伺候了!我把筷子摔到桌上,扬长而去,剩下目瞪口呆的大男人和哇哇大哭的小男人在那里摸不着头脑。
接下来的日子,几乎像战争一样精彩,每天都有战斗不断爆发着。直到有一天,我家男人实在是被我“打”得没脾气了,除了气急败坏地骂“娘希匹”之类的粗话外,只能据理力争:你有什么资格这样猖狂呀?你以为你军艺毕业你就了不起呀?请问阁下,您的作品呢?拿出来让我看看呗!瞬间,我的“大炮”就卡壳了。
“大炮”卡壳了,并不是出故障了,而是我意识到自己的武器装备不够用了,不具备杀伤力了。怎么办呢?要让对手闭嘴,最好的办法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炮制出最强有力的武器!于是,就有了这篇《父母爱情》。
据说,这部小说当时还入围了一个相当级别的奖项。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同志提出了疑问:这样一部肆意调侃父母的作品,能行吗?于是就不行了。
是的,我得承认,我小说里的语言对父母大人是有点不恭敬。本来,做儿女的,说起自己的父母来,应该是用爱戴的、敬仰的口气,再不济,你也该好好说话吧?谁像我这样,嘴上没个把门的,口无遮拦地调侃着父母的婚姻生活,跟父母没大没小地乱开玩笑。
有人担心地问我:你爸妈不生气吗?我跑回去问他们:你们看了不生气吗?我母亲轻描淡写地说:生什么气?你写的是小说,又不是我们!我当即表扬了母亲的识大体、顾大局,有宽广的胸怀。母亲当时正在做饭,和颜悦色地对我说:滚一边去!别耽误我做饭!
2·关于姜文和倪萍
小说刚发表,就被著名的演员兼导演姜文先生看上了。姜先生说,他很喜欢这部小说。因为他从里头看见了他母亲的影子。孝顺的姜先生想把它拍成电影,献给他的母亲。于是,他拍给我5万元钱,买下了这部小说的电影版权。
爱母心切的姜先生太信任我了,也太看重我了。他把我约到他的工作室,几次长谈这部小说,无比期待地让我先拿出个初稿来。可那时的我,对电影根本就没感觉。而且,对电影剧本应该怎么写,都还两眼一抹黑呢。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我刚学会了打麻将,上瘾得一塌糊涂,经常是饭都顾不上吃,觉也顾不上睡,跟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挑灯夜战,哪有时间、哪有心情坐到书桌前去呢?丈夫痛心疾首地提醒我:这是你人生多么重要的机会啊!可我怎么听得进去呢?当然了,我还是假装先听进去了,老老实实地坐到书桌前,以百米冲刺的速度拿出了第一稿。
估计当时的姜先生看后目瞪口呆了吧?他也许会在心里想:这是同一个人写的吗?虽然心有疑虑,但他还是表现得特别绅士,硬着头皮让我再写一稿。这一稿,我比第一稿速度还快地交稿了。因为第一稿要从头开始,而这一稿,基本上就是打补丁了。后来的事,大家完全可以想到,稿子不石沉大海,就没有公理了。
这还不是我唯一的机会,另一个机会在倪萍和她的丈夫杨亚洲那儿。倪萍也是看了《父母爱情》找到我的。她希望我能给他们写电视剧本。我当时满口答应了,还毫不客气地吃了人家两顿饭。但你也知道,当时的我正玩得如火如荼,真是有这个心没这个力。在娱乐的间隙,拿出了两集。人家一看,委婉地让我再改一改。这次的补丁打得还不如上次认真,人家又不傻,自然不能满意。我那个时候还年轻,没什么恒心和毅力,两稿之后,就不愿意再干了。而人家呢,及时认清了我的真面目,及时收手,没有下文了。
3·关于曹华益和李晓明
曹华益是新丽传媒的老板吧?他找到我的时候,是想买我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戎装女人》的版权。其实当时我心里是很得意的,却假装轻描淡写地告诉人家:已经卖了,书还没出来的时候就卖掉了。于是,他又提到了《父母爱情》。这次我可没有假装,而是很认真地告诉他:人家姜文早在10多年前就买了。他很内行地告诉我:根据版权法,那个合同早就过期了。我说:那不行!国家虽然有法律,但我自己也有自己的原则,就是一个东西不能卖两次!那样我成什么人了?
谁知,曹先生是个很执着的人,他又给我打电话说:姜文一般是不拍电视剧的,他只拍电影。而我也是只买电视剧版权,你看行不行?要不就问问姜文?人家万一说可以呢?于是,我给姜文先生打了电话。没想到,人家不但痛快,还很给力。人家说:行啊!父亲的角色我来演!我及时转告,曹老板一听大喜过望,马上更加给力:你去跟他说,只要他演,可以他自己导,也可以让他找人导。姜文说:我只演不导,导演就交给郑晓龙吧!那自然更好了,简直就是喜上加喜嘛!郑先生是金牌导演,当年姜文拍的唯一一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就是他导的。于是,我又很荣幸地认识了郑晓龙导演。
虽然因为各种原因,姜先生和郑先生后来都没有参与进这部电视剧,但对他们的热情和痛快,我要表达最真挚的谢意!尤其要对姜文先生说一声——对不起!
最终,曹华益先生把我哄上了写剧本这条溜光大道。我哪里写过剧本呀?前几年给人家写的那叫东西吗?说实话,我现在都不好意思找出来再看看!于是,我开始努力了,也知道用功了。曹总为了帮我尽快上路,找来了许多剧本,也推荐了不少电视剧,我在读完了那些剧本,看完了那些电视剧后,撸着胳膊挽着袖子说:可以了!开始吧!
一开始,曹华益给我请了一个剧本编辑,为我的创作保驾护航。我每写两到三集,就和那位编辑还有曹总在一起讨论。那位编辑启发我说:好的电视剧就是要做到三分钟一小打、五分钟一大打,矛盾不断,事件不断,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提高收视率。我说:这我可做不到。我不喜欢打打闹闹的电视剧,更不喜欢那种为了钱财你扇我一耳光、我泼你一脸水的电视剧。我喜欢那种温暖的、能感动人的、也能打动人的作品。我写的剧本,即便做不到载德载道,起码我也不能载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呀!那位编辑是个温文尔雅的人,大概很少接触我这样油盐不进的主,终于被搞烦了。人家走了!不伺候了!
曹总叹着气说:那请李晓明来试试吧。开始,我并不知道李晓明是何许人也,还以为他就是上小学时,算术课本应用题上的那些李小明、王小红呢。等听说他是电视剧《渴望》的编辑后,我有点肃然起敬了。高手就是高手。胖胖的、笑眯眯的李主任一般不怎么说话,等我哇啦哇啦谈完想法后,他往往似乎是漫不经心的一两句话,总是能让我眼前一亮,思路大开。从那以后,剧本创作就开始顺风顺水了。
4·关于侯鸿亮和孔笙
通过这部电视剧,我认识了很多这个圈子里的人,侯鸿亮和孔笙就是其中之二。
侯鸿亮是制片,长得文质彬彬,令人放心。他在他们的行业里很有名。孔笙是导演,不爱说话,似乎是那种只顾低头拉车、不怎么抬头看路的人。我去过两次片场,他都在那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人也有些许的羞涩,令我心生纳闷:这么一个羞涩之人,怎么能当导演呢?直到有一天,我在电视上看见他获得了去年(2013年)的白玉兰最佳导演奖,才想起那句老话:能咬人的狗不叫。在我看来,这不是一句贬义的话,实在是一种人生最高的褒奖呀!尤其是对男人们。
这两位先生都是山东电视台的。我不知道他俩是不是山东人,即便不是,他们都在山东工作,或者是为山东工作,这让我这个山东人见了他俩就有想要流泪的感觉。我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山东人那种说得少做得多,做得比说得好的实在劲。
光从片场就可以看出山东人的实在了。为了真实,他们竟然肯花十几万搭一个50年代的部队大门。对一个一晃而过的大门口尚且如此,更不要说拍母亲家那种资本家的小洋楼了。内景是在北京搭的,单是那些到处找来的老式摆件,也够管道具的忙活一阵了。更加让我不可思议的是,他们竟然在青岛海边上,搭起了一个部队营院!老天爷呀!不是一栋房子,也不是一排房子,而是整整一大片房子呀!
5·关于梅婷、郭涛、刘琳和小演员们
你也知道了,开始父亲的角色是准备让姜文演的,母亲也另有其人。后来不知为了什么,山转了水转,水转了山又转,演员阵容就是现在这样了。
在北京怀柔,我第一次看见了正在拍戏的导演和演员。梅婷的眉清目秀还让我满意,而那个演父亲的郭涛却让我生了一肚子气。我想:人家一个资产阶级如花似玉的有文化的大小姐,凭什么嫁给你这个无产阶级的文盲大老粗呀?除了你的身份和地位,还有你的睿智和风趣,最起码你还要长得好看点吧?你就算不是一表人才,起码也要说得过去吧?退一万步说,你起码不能是肿眼泡吧?
好在!我是说好在。好在我那次看见了演小姑子的刘琳。我还没见到她本人、在看片花的时候,就喜欢上了这个极会演戏的女演员了。她简直把那个从农村出来的土里土气的小姑子江德花给演活了。
怪不得古代的先哲们要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是在看完全剧后,才对演员郭涛心服口服的。说实话,他在前边并没有出彩,而是越往后演得越好。演到最后,我都忘了他的肿眼泡了,而是打心眼里喜欢他!
梅婷演得也很好。说实话,之前我只看过她演的《红色恋人》,后来就没怎么看过她的作品,直到这部戏里的母亲。侯洪亮说:梅婷的这次演出颠覆了她以往所有的作品。制片人都用“颠覆”这个词了,可见对她满意的程度。
最后,我不得不说说那些饰演孩子们的小演员们。不提提他们,我都过意不去了!我要由衷地说,他们演得实在是太好了!而且,这些孩子们像是在剧中开展了“比学赶帮超”的活动一样,一个比一个演得好!尤其是演小学生时的江亚菲的那个小姑娘,怎么那么会演戏呢?那个做派,那个眼神,简直比江亚菲还要江亚菲呢!
编辑:王彦
责任编辑:邢晓芳
摘自《解放军报》(2014.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