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春天的马拉松》从一场即将途经乡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着手,引出了中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随着大银幕上铺开新农村画卷、塑造了一位爱跑步更爱吾土吾民的新时代村干部,观众们坠入绿水青山里呼吸,为那一方人文诗意的生活心驰神往。图为《春天的马拉松》海报。
云顶村在哪儿?方春天是谁?刚走出影厅的观众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
12月14日,上海出品影片《春天的马拉松》全国公映。电影从一场即将途经乡村的国际山地马拉松赛着手,引出了中国东部农村基层治理和发展振兴中的生动故事。随着大银幕上铺开新农村画卷、塑造了一位爱跑步更爱吾土吾民的新时代村干部,观众们坠入绿水青山里呼吸,为那一方人文诗意的生活心驰神往。“乡村让城市更向往”,有了全新注脚。
导演夏晓昀说:“电影的取景地主要在宁海的南岭村和许家山。至于方春天,他是我们跑了10多个镇后,一路叠加成的角色,他的身上有着许多基层干部的身影。”云顶村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实实在在、与都市近在咫尺的中国新农村;方春天不是一个人,而是有血有肉、共同为乡村振兴付出辛劳的一群人。
影片里的方春天始终在跑,山间竹林高低缓急、路势不一。电影用诗意的镜头刷新都市观众对新农村的认知,更借主人公的步履不停为在中国大地蓬勃开展的乡村振兴掀开一角——正是无限风光在征途。
方春天的马拉松:从村级公务到家庭琐事,都是沿途的功课
张铎饰演的方春天是云顶村村长。他年岁不高,在村里的声望却不小,于是,村民们事无巨细都会找他援手。某天,消息传来,一场国际山地马拉松赛将云顶村划进了线路图,村里打算开建文化工程园,故事从这里开始。
方春天面前的难题,有的属于分内事。比如在方婶的胡搅蛮缠下坚守原则,他必须保证征地建园补偿的发放公平公开公正。
比如,与建筑承包商斗智斗勇,维护村民利益是他义不容辞的村级公务。
但多数时候,方春天的工作日志里“公私不分”,多的是细琐的家长里短。
护林员的小孙子闯了祸,在方春天的出面调和下,家人间隔阂消弭,孩子跟母亲进城上学。方婶和女儿因婚恋问题闹别扭,实质是对手艺人持有偏见的旧观念,仍旧是方春天施妙计解开心结。
写在村级事务中的、不在村长职责范围内的,方春天能做的都做了。这位总在山林间奔跑的村长为何要主动迎上“路障”?他借影片尾声的台词吐露心声:“我没什么官瘾,三年前我回来竞选村主任,因为有个梦,一个云顶梦、乡村振兴的梦。云顶,多么好听的名字,云的顶上应该是神仙待的,我的梦想就是把我们村建成一个神仙一样的地方,让我们村名副其实,名扬天下。”
乡村振兴的马拉松:从制度保障到观念更新,新气象源自新理念
2014年,浙江宁海县的村民们人手一本“36条”。有了这覆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全部事项的小册子,小微权力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影片从这里得到了灵感。
影片里有个核心故事。刘家有女要出嫁,但送亲路泥泞不堪。村里决定启动路面硬化工程,问题来了:按“36条”规定,工程款项超出十万元的项目,必须由镇一级招标。刘家婚事将近,为解燃眉之急,方春天提议将工程拆包一分为二。虽然出发点没错,但这个决定依然让他面临惩处。编剧张忌说:“规范做事、规矩做人,是‘36条’的要义。所有干部都要约束,是‘36条’为新农村治理亮出的理念。”
大环境绽放新气象,人们也纷纷重新审视今日农村。“我们因为《春天的马拉松》走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希望观众能在观看这部电影后,也去新农村走走看看。”方婶的扮演者杨昆说,“那里村民乐居,年轻人愿留,年长者用互联网经营民宿,国内外宾客近悦远来。”
模式突围的马拉松:从单一样本到开发新蓝海,长三角影视一体化未完待续
公映后,全国观众不约而同为片中两段华彩点赞。
其一是智斗段落。方春天招待黑心的建筑承包商及其背后腐败官员,在屋里摆开鸿门宴。户外,老祠堂的古戏台上,文化下乡的平调剧团正在表演耍牙绝活。《金莲斩蛟》的调子声声急,金莲用巧计将恃强凌弱的“独角龙”斩杀;屋内的攻心计也渐入高潮,方春天端上一盘“钢筋菜”,质问马镇长偷梁换柱抽取差价。两个场景交错互文,画龙点睛,一气呵成。
其二是方婶嫁女。在了解泥金彩漆的魅力,同时理解了作为手艺人的择一事终一生后,方婶应允了婚事。成亲那天,女婿用十里红妆来接人。云顶村的田埂上,红艳艳的婚嫁队伍浩浩荡荡,引得影院里一片啧啧赞叹。
能将宁海当地的非遗元素无痕地植入故事,这得归功于编剧张忌。作为土生土长的宁海人,对家乡文化的了如指掌,使创作更游刃有余。而能将这些元素拍到惊艳,得益于上海影视创制力量的注入。上海团队贡献了导演,组建了演员阵容,还投入了最先进的无人机航拍和4K高清摄影技术。
回望影片从启动到上映的全过程,该片由上海尚世影业有限公司和宁海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出品,曾在今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亮相,此后沪浙两地一路无间合作,直到如今走到了观众面前。可以说,一个“长三角影视一体化发展”的模式雏形初现。
有专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涌现出的新故事、新气象,无疑是一片创作的新蓝海。从单一样本到开发新蓝海,《春天的马拉松》之后,沪苏浙皖的新农村银幕故事,还当未完待续。
<<生活是创作第一准则
《春天的马拉松》导演 夏晓昀
真生活是创作的第一准则。
影片中村民人手一本的“36条”,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汇。这些覆盖村级组织和村干部行使村务权力的规范和制度,虽然表述严谨,但对于电影来说却是枯燥的,其中没有故事冲突,更没有人物和情感。
一开始我的创作有些茫然。但在与编剧张忌老师碰面的第一天,我们聊了很多,我还看到了他的小说。在看到小说的一瞬间,他对故事里的小人物的娓娓道来,他生活流的阐释方法,让我看到了一个可信赖的合作伙伴。
我们的创作观念非常一致,那就是如果一部电影有很多种进入方法,那么,从真实的生活出发,应该是我们所倚重的第一准则。
我们开始从生活里找素材。记得宁海差不多有18个镇,我和张忌老师一起跑了15个镇。
我们看到了电影故事里将钢筋材料以次充好的原型,也看到了烂泥路做路面硬化工程的原型。我们想办法在电影中,尽量做小切口的事,写真实鲜活的人,要实实在在才能丰满形象。
小,在于方春天的村长工作里有很多都是日常琐事。同时,他也不能满口空话,做什么事都假大空,他应该是个充满人情味的年轻人。比如塑造人,他会替方婶和她女儿解开心结,也会替护林员的孙子找回他母亲。这些其实都是村长的分外的事。但是正因为有了这多侧面描写,就使得方春天这个人物丰满起来。
为了呈现这种真实生活的状态,我们的演员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杨昆老师在进剧组正式开拍前,晒了好多天的太阳。因为她觉得自己的肤色距离方婶这一角色还比较遥远,要晒黑一点。再比如扮演方春天的张铎,他在影片里有很多次在山路上奔跑,电影里呈现的也许只有几个镜头,但他的每一次奔跑都是真实的。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施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