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图扇》是目前所见董其昌传世最早的一件绘画作品
在中国书画史上,董其昌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他是承前启后的一代宗师,然而以他为主角的展览并不多见。即将于12月7日在上海博物馆揭幕的《丹青宝筏——董其昌书画艺术大展》,是内地首个董其昌专题展。整个展览为期三个多月,以上海博物馆馆藏为主,同时向北京故宫博物院、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等海内外15家重要收藏机构商借藏品,遴选董其昌及相关作品共计154件(组),系统梳理董其昌及其时代的书画艺术成就与意义。展出的作品中,相当一部分为首次公开展览。
目前,该展览正在布展中,记者11月28日走进展厅先睹为快。展览占据了整整两个展厅,由“董其昌和他的时代”“董其昌的艺术成就与超越”及“董其昌的艺术影响和作品辨伪”三个部分组成。在这里,既可以看到董其昌各阶段的书画代表作,也能亲眼目睹经董其昌及其师友鉴藏并对其理论和实践产生影响的晋唐宋元大家名迹,如王羲之《行穰帖》卷(唐摹本)、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倪瓒《六君子图》轴等。此外,对董其昌创作与理论产生影响的同时代书画家,如詹景凤、莫是龙、项元汴、宋旭等的作品,以及受董其昌影响的八大山人、王原祁、龚贤等画家之作也将悉数亮相。
▲明代曾鲸、项圣谟绘制的《董其昌小像》,被誉为董其昌的标准像
传世最早和晚年绝笔之作悉数亮相,跨度长达48年
学界有一种说法:“看不懂董其昌,就不算真正看懂中国画。”这位来自上海松江的晚明书画大家,究竟有着怎么非凡的艺术才华?上海博物馆书画部主任凌利中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本次展览将集中呈现董其昌各个时期的创作,时间跨度长达48年,它们中有不少“之最”和“唯一”。
比如此次展出的《山居图扇》,是目前所见董其昌传世最早的一件绘画作品。该画作创作于万历十四年,当时的董其昌三十五岁。而董其昌创作中期的代表作《昼锦堂图并书记卷》,是吉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此次仅展出十天。该作品以青绿设色描绘杂树丰茂、远岫晴空、丹碧相映的江山平远之致。在该画作中,董其昌试图突破院体界画的细谨风格,用董源、黄公望法绘此图,开创青绿山水的新画风。画后有董其昌行书欧阳修《昼锦堂记》全文,师法米芾,沉着痛快,堪称珠璧相联的佳作。
▲《昼锦堂图并书记卷》是董其昌书法和绘画珠璧相联的佳作
董其昌晚年代表作之一《关山雪霁图卷》也在展览中亮相。该作是参考五代画家关仝所绘《关山雪霁图》的临古之作,熔铸宋元各家笔墨而成自家面貌。《细琐宋法山水图卷》则是董其昌八十二岁创作的作品,据其题记自署“丙子九月重九前二日”,此卷应为目前所见传世董其昌最晚手迹,可谓绝笔。
此外,董其昌尺幅最长、字最大的作品,唯一传世的诗文手稿、原装册页等也将一一展出。
▲《烟江叠嶂图卷》是董其昌“由宋入元”的转折之作
影响画坛300年的“笔墨论”,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董其昌最具代表性的画学理论,莫过于“笔墨论”。它翻开了文人画史的新篇章,其后,清四高僧、四王吴恽、金陵画派、新安画派乃至晚清近三百年的画坛,大都在其理论影响之下而成就,形成了一个群体性的文人画创作高潮。
这一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哪些艺术家曾对他的创作产生过影响?“我们要做的不是一个简单的艺术作品展,而是通过扎实的研究梳理董其昌代表江南文化的学术观点和创作,以及他的艺术史地位是如何确定的。”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除了董其昌本人的作品,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不少对其艺术实践产生影响的晋唐宋元大家名迹。
比如,董其昌的书法创作受“二王”和颜体的影响较大,本次展览便展出了王羲之《行穰帖》卷(唐摹本)、王献之《鸭头丸帖》卷和颜真卿 《楷书自书告身》卷等难得一见之作。
▲《临颜真卿裴将军诗卷》是董其昌字最大的书法作品
而董其昌学画从元代黄公望入门,毕生推崇追摹。本次从浙江省博物馆借展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的笔墨与图式,对董其昌绘画创作影响至深。凌厉中告诉记者,董其昌早期的画大多仿宋人画,宋人画力求写实,讲究的是真实的造境。画的都是真山真水,力求一个“真”字。董其昌在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作就是《燕吴八景图册》。而在见到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后,他开始逐渐意识到,真山真水是画不过来的,笔墨不应该为造物者所驭,人也不是自然界的奴隶。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剩山图》)的笔墨与图式,对董其昌绘画创作影响至深
此后,董其昌提倡用笔墨来表达意境,提出了著名的“笔墨论”:“以蹊径之奇怪论,笔墨绝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蹊径绝不如画。”董其昌的创作进入了真正的成熟期,最著名的便是《秋兴八景图》。“你看他那时所画的山水,看不出是哪里的山哪里的水,画中没有地理特征,那是他心中的山水。”凌利中说。
▲董其昌的创作进入真正的成熟期,最著名的代表作便是《秋兴八景图》。图为其中的“西山雪霁”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卫中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