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陆家嘴-2018上海艺术金融国际峰会”日前在沪举办。峰会由六位嘉宾的主题演讲及两轮圆桌讨论组成,来自金融、艺术品收藏、艺术院校等相关领域的专家,以 “艺术与投资”“传承与配置”为主题,探讨了当下艺术品与收藏的各种热门话题。
全球收藏家九成超过40岁
意大利米兰语言和传播自由大学教授阿莱西娅(Alessia Zorloni)援引瑞银集团2017年的报告指出:全球收藏家九成超过40岁,八成想把艺术品传承给下一代,然而真正为自己的艺术品做过全面估价的只有六成,对家庭展开艺术教育的只有约四成。这意味着,在家族传承上,收藏者面临许多潜在问题。“在估值、资产规划、慈善基金、借贷等方面,藏家们需要太多的服务”,在阿莱西娅看来,这正是金融机构可以有所作为的地方。
中融信托家族办公室总经理王汝成的观点与这位来自米兰的教授相似。他曾经在日本看到很多私人美术馆传承到第四代时难以为继,不得不关门大吉,而家族藏品很快流散到市场上。在他看来,对收藏家和艺术家来说,艺术品信托或许已经是刚需,但市场上,这种服务的供给非常少。“讨论的非常多,但真正落地的非常少。这里头的原因是,懂艺术的基本不懂金融,懂金融的不懂艺术品”。
很大程度上,艺术与金融之间横亘的一大问题是艺术品的流动性。不同于证券和房产,艺术品市场在国内依然小众,艺术品的真伪鉴定与估价也存在模糊地带,这些都让它难以作为一种标准化的金融产品被市场接受。此次论坛上,围绕这个问题,各方进行了争论。不过也有嘉宾表示,艺术品收藏不应过度偏重艺术品的资产属性,而应该享受它们的精神价值。将艺术品过度金融化,可能会弱化了其中真正的价值。
聚焦金融机构的创新与拓展
建银国际财富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泓溦在题为“艺术金融的创新力”的演讲中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这些年的发展到了一个可以跟金融对接的程度。艺术金融是新的课题,也面临着众多问题,如艺术品的评估、鉴定以及退出机制等方面还有待完善。杨锋艺术与教育基金会创始人、蓝海资本创始合伙人& CEO杨锋以一个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角度,讲述了他从一个艺术爱好者到收藏家,再到艺术赞助人以及艺术机构的创办者这一角色的不断变化过程。他以他所创立的艺术机构为例,分享了怎样通过基金会的模式促进当代艺术的生产、协作、展览等方面,同时还向现场听众阐述了一个艺术基金会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关联度。峰会第二阶段主题聚焦于“财富管理的现状与趋势”。中金公司财富管理部董事总经理梁东擎以“资产的合理配置与家族传承”为主题,分享了做资产配置的心得和体会,也探讨了财富管理的过程中,艺术品在财富管理中的作用。
峰会主办者还发布了“全球美术博物馆友好公益计划”,该计划将聚焦于美术博物馆界的人才交流与培养。一方面与国内外著名美术博物馆合作,每年遴选10名美术博物馆的从业人员(国外5名,国内5名)进行双向交流,在彼此交流中加深文化了解,促成馆际合作;一方面先期与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展览管理工作室合作,创建“未来策展人培养项目”,邀请全球著名策展人来中国讲学,并对品学兼优的在校生给予“专项奖学金”。
作者:周文
编辑:李思文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