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市青少年书法篆刻展亲子论坛日前举行。这是该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首次与获奖学生及家长、老师面对面深入探讨书法教育的问题。“孩子能否将书法学习一直坚持下去,家长和老师的作用很大,我们希望将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家长和教师群体中传播书法艺术。”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如是表达了举办此次论坛的初衷。
师资短缺成为“书法进课堂”的“拦路虎”
在提倡传统文化的当下,青少年书法教育越来越重要。2013年,教育部印发《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纲要》,要求“小学3—6年级每周安排1课时用于毛笔字学习”,并推出了《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纲要》推荐书法范本和相关教材。到目前为止,上海已经有一部分中小学开设了书法课。这些书法课对于提高学生的书法兴趣,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中的传播有着重要意义。但记者从论坛上获悉,师资短缺、良莠不齐,成为书法真正实现全面“进课堂”的一大拦路虎。一位老师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虽然设立了书法课,却没有专业的老师,只能由班主任和语文课老师代任。这些老师由于经验或技法不足,只能给学生一人发一本描红本,让他们对着描,字帖基本用不上。
据透露,这样的问题不在少数。而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师的教学动力不足。潘善助告诉记者,现在书法老师评职称没有专门的书法类别,要么按照美术老师来评,要么按照语文老师来评,评的都不是本专业,于是难免就有点吃亏。现在只有松江区在试点书法老师单独评书法职称,但仅限于中级职称。
书法学习的“上升通道”太少是另一大重要因素。全国现在有200多所高校有书法本科专业,而目前上海只有上海师范大学一家有书法本科专业。这一方面影响了书法师资队伍建设,也使得部分孩子在成年后舍弃了书法深造。
近半孩子没去过博物馆欣赏书法
论坛上,如何以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培养中小学生学书法,成为热议的话题。主办方对现场的14对家长和孩子作了一次随机调查。其中只有6个孩子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到上海博物馆等重要艺术机构去欣赏过书法作品。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形式,数千年来,中国人的哲学思辨、美学思想乃至人文情怀,都在书法中获得了最尽情的抒发和最深刻的体现。”潘善助指出,书法教育,只教写字,不讲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是不可行的。古人云:“学书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传,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独得。”从表面上看,书法似乎仅仅是写字的技巧,但深入此道便明白,除了笔墨技巧外,作者的学识修养、社会经历以及对生活的感悟理解等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其书法风格的取向和格调的高低产生作用。“写好字固然重要,但了解其背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更重要!”据透露,上海市书法家协会计划录制名家书法导临、导赏的视频,并开设中国书法大讲堂,为人们系统阐释书法艺术之美。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