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纪念封、铁路票证、地铁示意图、家庭收支账簿、船票、粮票,甚至还有糖纸、方便面包装和袜子包装……这些门类繁多的藏品汇集一堂,是对改革开放最真诚、最朴实的回眸和纪念。以“转折、崛起、复兴”为主题的上海市静安职工集藏展近日亮相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展出的票证、门券、火花、邮品、磁卡、币章、模型、地图等多个集藏门类,从基层一线职工的视角,讴歌了祖国四十年来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大众集藏活动是留存历史印痕、传承中华文脉的良好载体。职工集藏活动更以其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企业、贴近百姓而为新老职工所喜闻乐见。本次展览策展人管晓明介绍,此次亮相的藏品来自55位职工藏友,包括纸制品和实物,许多都是几十年的珍藏。尽管大部分并非值钱的物件,但具有特殊意义,不少收藏都与藏家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有关。
展览中,多条高铁线路运行试验、应急演练、开通首发的各类票证和证件引人关注。它们来自谢伟东的收藏,是他曾经工作过的痕迹。作为中国高铁建设的参与者与见证者,谢伟东在铁路上工作了40多年。“这些票证和证件是我对铁路事业的情怀,也是我国铁路事业飞速发展的缩影,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能参与其中,我感到无比自豪。”
“我的藏品不花一分钱。”王兆昌笑着介绍,自己收藏的上海地铁便民信息服务指南都是从地铁站里拿的,其中最早的是2008年《上海轨道交通信息服务指南》试行稿发行的版本,此外,还有“清明扫墓版”“春运版”,以及做成红包式样的特殊版本等,这些形式多样的地铁便民手册也反映了上海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
曾在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工作的张建人的收藏,则勾起了沪上曾出现过的社会办公交的历史。他介绍,上海公交原本全部国有,但随着城市建设,浦东开发等,带动了边远地区发展,许多新建城区乘车难问题日渐突出。1995年,公交进行改革,引进市场竞争,鼓励社会办公交,上海公交从国有独资、独家经营转向多元化投资、多家经营的局面。截至1996年底,全市公交企业达到166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当时的乘车难问题。
而他收藏的崇明长江轮船票,则为研究长江轮渡提供了资料。从早期的船票可见,崇明客轮每天只开两个航班,到达时间少则两小时,多则三小时,旅客无法当天往返。“过去崇明公交公司的人来市中心开会,需要两到三天,提前一天晚上乘船来,开完会也没有船回去。现在去崇明班次、速度都大大增加,还有了车渡,往返出行变得更加便利。” 张建人说。
除了职工藏品外,本次展览还展出了上海市中心城区十大革命遗址展馆,如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上海毛泽东旧居陈列馆等的藏品。展览由上海市静安区总工会、上海市工人文化宫主办。
作者:李婷
编辑:李婷
责任编辑:张立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