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剧照
高科技和纯天然,近来,申城舞台的这两种艺术样式热烈碰撞引发热议。
一种用高新科技突破舞台呈现的边界。《安徒生魔幻之旅》用3D技术为小观众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童话世界。即将上演的《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则是导演卡梅隆与太阳马戏联手,把银幕上的潘多拉星球移至舞台,为观众带来沉浸式多媒体奇观。
一种移师户外追求音乐的返璞归真。不管是夏季音乐节2018只发声器带来的风声、蛙鸣等自然之声交织成的紫藤长廊,还是水乡古镇朱家角首届“若耶·珠溪音乐雅集”上,古戏台、明官厅中的几场音乐会,都打破了剧场的围墙,寻找自然与音乐的共鸣合奏。
技术上的加法和减法,看上去 “背道而驰”的两种舞台追求,实际是对艺术寻找最契合呈现方式与视听体验的“殊途同归”。
▲图为《安徒生魔幻之旅》剧照。(资料图片)
创新:最新视觉工程被搬上舞台
不久前,舞剧《安徒生魔幻之旅》频繁出现在沪上家长的朋友圈。不仅因为安徒生这一“童话经典IP”,也不只是演出融合新马戏、街舞与芭蕾等多种艺术语汇,更主要的原因是,该剧采用多媒体科技手段,为小观众带来一次光影的极致体验。
主创利用多倍投影技术打造了一个立体的光雕背景,像是为舞台增添一个视觉 “维度”。演出中,光雕时而是繁星闪烁的夏季夜空,时而是色彩斑斓的原野森林,丰富的层次营造出的奇幻世界与舞台前方的演员产生丰富的互动。这种技术最初用在户外广告之中,可以将街边的建筑作为投影幕布,根据建筑本身的走势制定出适合的投影影像。如今,这一技术走进剧场,成为舞剧的背景,《安徒生魔幻之旅》中,正是光雕投影将《夜莺》《笨蛋汉斯》《皇帝的新衣》《豌豆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六个经典童话映射在舞台上,串联出安徒生的冒险王国。
《阿凡达》作为电影3D技术的里程碑,已经成为经典。眼下,《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又将在上海梅赛德斯-奔驰文化中心,以全新的故事与呈现刷新观众的舞台体验。该剧由加拿大太阳马戏携手影片导演卡梅隆制作,背景设定在电影 《阿凡达》故事3000年前,人类未涉足的潘多拉星球。
▲《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剧照
360度大型中央舞台、40台视频投影机,IMAX屏幕总面积是标准影院IMAX屏幕的五倍以上,这些将是其最吸引观众的装置。据太阳马戏剧团经理迈克尔·维莱克斯介绍,总面积近2000平方米的投影,成为《阿凡达前传》的舞台布景——实景“潘多拉星球”。投影甚至还将超出舞台范围,延伸至立柱、观众区,让观众不仅仅是欣赏表演,“观看”潘多拉星球,更仿佛置身其中。
仅依靠多媒体还不够,熟悉影片的观众一定忘不了拥有通体蓝色的纳美人,舞台该如何展现纳美人?若是只涂上蓝色颜料,显然在投影的光源下,无法呈现银幕中幽蓝发光的效果。为此,主创使用了一种光学白色纤维,采用丝网印刷技术制成皮肤织物,甚至在其中可以察觉肌肉纹理与纳美人的身体条图案,进而在舞台上呈现“发光”效果。
▲《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剧照
回归,“诗与乐”当与自然酬唱
于山水中纵情笙歌,把天地当做舞台的意境,则带给人另一种艺术感受。不管是“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寂寥悠远,还是在会稽山兰亭,王羲之笔下的“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抑或是虎丘曲会“席席征歌,人人献技”的万人盛况,追求“天人合一”的文化传统里,诗与乐自当与自然酬唱。
时至今日,不仅有江南的丝竹管弦,还有西洋的钢琴提琴。创立于去年3月的若耶音乐节,将山水实景与音乐相结合,此前曾在绍兴会稽山麓兰亭举办多场音乐会。今年首次在朱家角举办,“若耶·珠溪音乐雅集”带来两天四场音乐会,先后演绎中外艺术歌曲、柴可夫斯基钢琴套曲《四季》、古琴曲等丰富内容。
▲若耶·珠溪音乐雅集所在地是一处修复的明代古建筑
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演出场地古建筑五凤楼“大夫第”官厅四面围住,即便在风扇下的中庭空座,观众也会感到热意翻涌。可在演出即将开始前,十台立式大电扇却停了。寂静等待中,提琴声起,男高音缓缓唱出乐句:“你知道你是谁/你知道年华如水。”
舒缓的音乐抚平了燥热的心绪。这是萧友梅作曲,易韦斋作词,创作于上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艺术歌曲开山之作《问》。尽管没有音乐厅的混响效果,但在自然环境中却有更新鲜的体验。在参加演出的男高音歌唱家范竞马看来,这样的表演形式也是中国美学传统里“和诗以歌”的延续,而在自然环境之中,不借助音响设备的演绎与返璞归真的咏唱再契合不过。
高科技或纯天然,选择什么样的舞台形式,在于哪种方式更契合需要表达的艺术内容。
▲没有音响设备,为了令器乐与人声更好地凸显,夏日露天的厅堂甚至关掉了电风扇
不久前落幕的上海夏季音乐节上,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大厅悬挂起5000个蝈蝈笼子;音乐厅外的紫藤长廊,2018只发声器模拟着风声、蛙鸣、雷雨等夏季自然之音,为的都是在室内营造自然场景,展现音乐与生活的交融。上海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夏季音乐节发起人余隆说:“梧桐树荫,蝈蝈笼子,上海夏季音乐节不仅仅是一场场音乐会,也是一种生活、一种回忆,希望观众可以由此过一个有情怀有回忆的夏天。”2010年起在朱家角水乡驻演的园林版《牡丹亭》同样是不设音响、也没有麦克风的自然演绎:笛声隔水相送;古琴与飘渺的女声唱和;亭榭之上,柳梦梅和杜丽娘对月吟唱。艺术总监谭盾曾感慨:“一支箫、一把琴、一根香,在无中生有,在少中见多,简朴的东西有时在心中会产生地震般的效果。”
同样,伴随着VR、AR等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舞台艺术也将其纳入视野。在业界看来,当新技术进入艺术领域,无疑最先带来的是视听奇观,而当新鲜感过去,科技与艺术的交融最终唤醒的还是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深入思考。《阿凡达前传》的导演米歇尔·勒米尤认为:“舞台的变化有时仅发生在毫厘之间,不是机械变化,而是光学变化。将电影语言应用于舞台表演艺术,让大场面的壮丽奇观与细腻的温情场面交替,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
作者:黄启哲
编辑:陈熙涵
责任编辑:张立行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