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人们耳熟能详的往往是他的代表名作《蒙娜丽莎》——画作中的女人水灵灵、光闪闪的眼睛活灵活现,眼睛周围泛着粉红色和珍珠色,嘴唇微张,嘴角的唇红与肤色融为一体,看上去不像颜料,而是真实的肌肤,在喉咙凹陷处,如果悉心观察,几乎能看到脉搏的跳动。
其实,这位影响了世界500多年的“网红”可是全能型天才。达·芬奇带着顽皮而执着的热情,孜孜不倦投入众多领域的创新探索,包括解剖学、化石、鸟类、飞行器、光学、植物学、地质学、水流,甚至军事装置。日前由中信出版集团引进推出的《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中译本,以达·芬奇令人震惊的7200页笔记,以及他生平和作品的新发现为基础,用电影般叙事娓娓道来。本书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写过《史蒂夫·乔布斯传》,他发现,乔布斯、比尔·盖茨都是达·芬奇的迷弟。
一个奇妙的巧合是,《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原版在美国推出后,派拉蒙公司随即重金拍下电影改编权,知名演员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主动请缨出演列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
要知道,莱昂纳多的爸妈就是因为喜欢达·芬奇,才给宝贝儿子取名莱昂纳多(Leonardo)。看看影片方曝光的海报,是不是有那么点不羁的神似?
涌现了达·芬奇、哥伦布和古登堡的15世纪,是一个通过新技术发明,探索和传播知识的时代。达·芬奇的天才之处正是基于那些我们也可以通过自我训练提升的能力:热切的好奇心、认真的观察,以及异想天开的想象力。
比如,达·芬奇剥去尸体面部的皮肉,绘制嘴唇运动的肌肉,然后在《蒙娜丽莎》脸上画出了历史上令人难忘的笑容;他探索光学的数学原理,阐明光线如何照射在视网膜上,然后制造出《最后的晚餐》中视觉变换的错觉;他毕生对舞台演出的热爱也促进了绘画和发明创造。
“我没有特别的才能。”爱因斯坦曾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写道,“我只是有热切的好奇心。”列奥纳多和爱因斯坦一样确实有一些特别的才能,但是他最特别和最有启发性的特质是强烈的好奇心。他想知道人为什么会打哈欠,弗兰德斯的人如何在冰上行走,化圆为方的方法,主动脉瓣关闭的原因,眼睛如何处理光线及其对绘画透视的意义。他指导自己去了解牛犊的胎盘、鳄鱼的颚骨、啄木鸟的舌头、脸部的肌肉、月亮的光线以及阴影的边缘。在任何醒着的时刻,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督促自己对周围一切保持不断的,随意的好奇。
他的人生提醒我们:永远不应止于吸收知识,更要去质疑,要充满想象力,敢于不同凡“想”,就像任何时代的“异类”天才和创新者一样。并非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有用,有时求知本身就是一种快乐。列奥纳多画《蒙娜丽莎》时并不需要了解心脏瓣膜的工作机制,他也不需要为了完成《岩间圣母》弄清化石为什么会出现在山顶。他放任自己被纯粹的好奇驱使,因此他比同时代的任何人都探索了更多领域,也发现了更多联系。
列奥纳多古怪,执着,爱开玩笑而且容易分心,他并未被上天赐予那种深不可测的才华。相反,他自学成才,并矢志不渝地成就自己的天才。所以,即使我们可能永远无法拥有与之比肩的才华,我们依然能向他学习,试着离他更近一点。
比如,从人生的某个时刻起,我们大部分人都不再为日常现象而感到迷惑。我们也许能体会蓝天的美丽,但是已不再费心去琢磨为什么它是那种颜色。列奥纳多会思考这个问题。爱因斯坦也会,他在给另外一位朋友的信中写道,“你我从来都像好奇的孩子一样站在我们生于其中的巨大奥秘前。”
达·芬奇最伟大的技能之一就是他敏锐的观察力。这项才能和他的好奇心相得益彰。这不是什么神奇的天赋,而是他自身努力的结果。当他走到斯福尔扎城堡周围的护城河时,他观察了蜻蜓的四只翅膀,并注意到它们如何成对地交替运动。当他在城里漫步时,他观察人们表情与情绪的关系,他还仔细辨别光线在不同平面上的反射方式。他观察哪些鸟翅膀抬起的速度快于落下的速度,哪些鸟正好相反。这一点我们也可以效仿。你观察过水流进碗里的时候吗?请像他一样仔细观察漩涡如何旋转。然后再琢磨一下其中的原因。
在他的笔记本中,列奥纳多分享了观察细节的技巧:分步骤进行,从一处细节开始。他写过这就像你没法一眼读到整页书的内容,需要逐字逐句看。“如果你想熟谙物体的形态,先从它们的细节开始,等一个细节完全印在你的脑海中再转向下一个细节。”
在一本笔记的开头几页中,他画满了169种化圆为方的尝试。在《莱斯特手稿》中,他在8页纸上记录了730项关于水流的发现;在另一个笔记本中,他列出了67个描述不同水流运动的词汇。他测量了人体的每一部分,计算了它们的比例关系,然后又对马匹如法炮制。他不停钻研就是为了体验极客的乐趣。
在观察实验和批判性思维的时代到来之前,列奥纳多就已经是这些方面的先驱。当他提出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会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如果实践表明他的理论有误,比如他曾误认为地球泉水的补给方式与人体血管类似,他就会放弃自己原有的理论,转而去寻求新的解释。一个世纪之后,在伽利略和培根的时代,这样的研究方法才变得普遍起来。
从书中不难发现,善于视觉化思考的达·芬奇,并没有被上天赐予运用数学方程式或抽象概念的能力。所以在他研究各种比例、透视法则、凹面镜反光的计算方法以及等积变换时,他都将其视觉化。列奥纳多自由放养的头脑在艺术、科学、工程和人文科学间愉快地游逛。
《最后的晚餐》中的透视效果离不开他对光线如何照射在视网膜上的了解,而他在一页嘴唇解剖图中绘制的微笑又再次出现在《蒙娜丽莎》的脸上。他知道艺术是一门科学,而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无论描画子宫里的胎儿还是描绘洪水的漩涡,他都在模糊科学与艺术间的界限。
这部传记还透露了一个八卦细节,达·芬奇其实也有点“轻度拖延症”。在画《最后的晚餐》时,列奥纳多有时会盯着墙壁整整一个小时,然后轻轻画上一笔就转身离开。他告诉卢多维科公爵,创造力需要时间,不仅构思需要时间来发酵,直觉也需要时间来凝聚。“有极高天赋的人工作越少,反而成就越高,”他解释说,“因为他们的头脑一直在深思熟虑,不断完善构思,之后他们才会付诸实施。”
对于如何拖延,大多数人都不需要别人的建议:我们天生就无师自通。但是,像列奥纳多那样拖延需要付出努力:这包括收集各种事实和想法,在这之后,才是让它们“文火炖煮”。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从凡人到天才的创造力密码》
[美]沃尔特·艾萨克森 著 汪冰 译
中信出版集团
想想他的巨弩,像乌龟的坦克,他的理想城市设计方案还有人力扑翼飞行器。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模糊了科学与艺术的界线,还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或许他没有造出完美的飞行器,但显然,他比任何人都成功放飞了自己的想象力。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