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记者获悉,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著名越剧编剧吴兆芬于2018年7月23日凌晨2点13分在徐汇区中心医院逝世,享年81岁。
出生于1937年3月19日的吴兆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研究生求学时,她的班主任正是范瑞娟的丈夫陈伯鸿。从那时起,她便与越剧结下不解之缘,“那时候陈老师带我们到家里去开班委会,范大姐总是热情招待我们。”研究生毕业时,吴兆芬如愿进入上海越剧院成为编剧。吴兆芬与范瑞娟合作了小戏《十年树木》之后,吴兆芬创作的第一部大戏,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不准出生的人》,也是由范瑞娟主演。
▲图为越剧电视剧《孟丽君》拍摄现场
1979年,她还根据丁西林话剧本,改编越剧《孟丽君》,由王文娟等艺术家主演,此后还拍摄成同名戏曲电视剧。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越剧院红楼团成立,单仰萍、钱惠丽、王志萍领衔排演的首部作品也是由她编剧的《毋忘曲》。此外,她还有《 紫玉钗》《岭南风云录》《 蝴蝶梦》《 啼笑因缘》 《断指记》《风雪渔樵》《风雪渔樵记》《家》《倩女幽魂》《蝶海情僧》《宝玉夜祭》等多部作品。其中不少作品为赵志刚、章瑞虹等中生代越剧艺术家打造。
▲图为越剧《家》
▲图为越剧《蝶海情僧》
吴兆芬的作品充分展现越剧的抒情性与诗意,注重戏味和戏理,富有人情味儿,戏韵悠长。王文娟赞其:“还是她写的唱词有越剧味儿,好唱好记又有文学性。”她还曾任剧院创作室主任、红楼剧团副团长。1990年,由她整理的《范瑞娟表演艺术》一书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成为重要的范派艺术理论研究著作。
▲图为《范瑞娟表演艺术》
附吴兆芬于1979年10月25日刊载在文汇报的一篇《看吕瑞英演红娘》,或可从中窥见其越剧审美旨趣,是以缅怀吴兆芬老师。
看吕瑞英演红娘
吴兆芬
吕瑞英最近在《西厢记》中扮演的红娘,凝聚着精雕细刻的真功夫,闪烁着艺术光彩。
吕瑞英所以能把红娘演活,这同她能够准确、细致地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身份和气度分不开的。第一场她带戏上场,给人印象很深。庄严宝刹,回廊深处,随着莺莺的一声呼唤,小红娘一手轻执团扇,一手轻提罗裙,翩翩跨过月洞门。这第一个亮相,洒脱而端庄。接着,当她引着莺莺扑蝶玩耍时,显得天真活泼,温柔体贴:当她向法聪询问斋期时,彬彬有礼,稳重端庄;而当张生唐突地自报家门时,她又随即微露愠怒,声色甚厉,这一切,都很有层次地表现出这位相国千金的贴身侍女的聪慧机敏,直率干练。
吕瑞英善于抓住关键的戏眼,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在人物关系的变化里,刻划人物的内心底蕴,使红娘的聪明智慧及见义勇为等品格,得到较深的开掘。红娘是深知莺莺“幽闺无限心中事”的,但戏一开始,她并不曾想到要为崔、张牵什么线、助什么力。直至经历了“寺警”后,老夫人许婚又赖婚,这才使红娘心生不平,挺身而出,甘愿冒着风险,为崔张一通情愫,充分表现了人物的鲜明爱憎。然而,张生有软弱、迂腐和书呆子气的一面,莺莺则常常有拘于门庭、身份,一时摆脱不了封建家世的教养规范,这就使红娘面临着更错综复杂的矛盾,屡踄逆境。正是在戏剧冲突和人物关系的这些发展变化中,吕瑞英把红娘思想性格的发展,表演得层次分明,脉络清楚。
譬如在“琴心”和“赖简”里,红娘都力图试探莺莺对张生的情意。但前面是她主动为张生谋划,引莺莺听琴;后面则因莺莺“寄书的瞒过了鱼雁”,红娘受了哄骗,心中有气。因此,同样是试探,同样在鉴貌辨色,见机行事,其声容状貌、神情姿态却各不相同。在对付莺莺又一次悔约变卦的“赖简”中,用的则是主动出击。她一面假意儿审问“家贼”,数落张生;一面用手势暗示张生实说跳墙真相,说东指西,一语双关,既尖锐幽默地嘲讽了张生,批评了莺莺,又机灵巧妙地为他俩各自所处的尴尬局面解了围。这里,吕瑞英的表演不温不火,恰如其分。
吕瑞英所以能把红娘演活,与她的扎实功底分不开。她重返舞台后,每天坚持练功,因此,能把角色通过娴熟的技巧得心应手地表现出来。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磊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