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下午三点的新书分享会书迷一早就来排队……16岁时以《被窝是青春的坟墓》获第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七堇年,仍是许多读者心中那个默默倾诉心事的“小七”。如今,七堇年的第四部长篇小说《无梦之境》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距她上一部长篇已过去五年。“和以前的青春、校园题材不太一样,这次涉足了人工智能、基因组合等前沿科幻话题。写作的初衷,是希望有一些突破,身处互联网新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有关人性的东西需静静思考,无梦之境纵然荒芜,爱与梦不可辜负。”
《无梦之境》围绕苏铁和他的朋友李吉、胡骄、宁蒙等少年的故事展开,讲述苏铁努力摆脱爱的负重,不断逐梦的心路历程。在与性格迥异的挚友交往中,他逐渐化解人生种种迷思,最终与自我、母亲以及这个世界逐渐达成和解。不同于以往的青春叙事,七堇年在新小说中,将人物设置在未来时空,借以考量现代科技带给人类的明暗光影。
故事设定在一个模糊的未来时代,以基因技术、人工智能、虚拟在线社交为典型特征。基因超市盛行,人们在虚拟社交中获得的“点赞”转化为货币,生活是一场巨大的表演。“我并不想写成那种硬科幻,只是想借科幻题材的外壳,继续探讨个人成长、原生家庭等方面的话题。”
从《远镇》到《大地之灯》,以至《灯下尘》,原生家庭与少年成长的主题,在七堇年笔下不断深化。她从来没有避讳谈起自己单亲家庭的情况。她的父母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分开了,母亲独自将她养大。正如《无梦之境》中的苏铁那样:“母亲好像一生下来就是三四十岁。永永远远地三四十岁着,从未年轻过,也不会老去。”
书中主人公苏铁,很大程度上是作者七堇年少年心境的映射。“我的母亲性格强势,对我要求严格。最初开始写作,母亲并不认可,觉得是不务正业。”今年的母亲节,恰逢新书出路,七堇年给母亲的一封信中写道:说实话,直到快30岁,我都没有办法原谅你……
在《无梦之境》中,就构思了这么一种基因超市,父母可以任意组合基因套餐,要什么娃,有什么娃,没有造不出的,只有想不到的。七堇年直言,她想挑战的是,撕破所谓“爱”的面纱,看看背后的控制欲,道德捆绑,看看孩子的个体价值如何被物化,直接沦为实现父母期待的工具。“针对我们(孩子)的考试已经够多了,最该考试的,是你们(家长)。”
▲七堇年携新长篇《无梦之境》亮相上海钟书阁芮欧店
她感慨,写作,是一件空山问雪之事。“在一片白茫茫的孤独中,你的提问化为回声,反问着你。而答案,如果有的话,则被覆盖在白茫茫的深处,随着春天的到来,消融,或者发芽。我不知道我是否很好地完成了它。每创造一个故事都是绘制一座迷宫,动态的,不断生长的迷宫,因此有时候我自己也会迷路。抵达出口的时候,故事也许已经发育至完全变样。我留恋在迷宫中找寻出口的感觉,尽管那个过程丝毫谈不上愉悦。”
在玄幻、社会学、人类学等元素的基础上,《无梦之境》模拟出未来世界的蓝图,借以探讨现代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本想写的是,一个人害怕自己的影子,厌恶自己的足迹,于是奋力奔跑。影子始终不离身,跑得越快,足迹越多,他最终气绝身亡。他不知道,如果就在树荫下歇息,影子就消失了,足迹也就没了,真傻呢。”但转念一想,七堇年发现这样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那个叫庄子的哲学家早就写过了。《庄子·渔父》云:“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自以为尚迟,疾走不休,绝力而死。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前人走过的路,总还是能走出一片新风景。谈及新作转型,七堇年说:“成名十年,笔名只是一个旅行箱。写作之旅中,常被贴上各种托运标签。撕去青春、畅销之类,留下痕迹难免。行路到这一站,箱子外壳已陈旧,标签斑驳。可每一趟旅程,箱子里面都装的是不同的灵魂行李。如今我只描述自己为写作者,黄昏收集者,正在认认真真地浪费生命。”
文汇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