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故著名美术理论家、西方文化家、国画家伍蠡甫作品(局部)。
“当西方绘画进入中国后,传统中国画受到巨大冲击,这时中国绘画要怎么发展?”上海思南文学之家举行日前举行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与山水画研究学术研讨会,多名文史学者热议这一命题。在上海社科院文学所所长荣跃明看来,不光是伍蠡甫这一代画家,当下许多艺术家都需迫切直面传统资源的承继转化。
在绘画领域,中国绘画和西方绘画的比较一直是争论不休的话题。有美术理论家认为西方绘画更多变,而中国绘画模式的延续性较强,技法变化不大。著有《承故纳新笔墨间——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与山水画研究》的汤胜天谈到,艺术研究和国画创作贯穿伍蠡甫的一生,且相互促进,密不可分。而战时“山水画改革”的突破,正是体现了伍蠡甫绘画理念和美学风格的创新。
伍蠡甫认为,现代山水画不排斥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技巧和题材,但他反对为了遵从“古法”,阻隔画家的“心眼”与当前生命、周遭世界的联系。“本来现代的题材是没有不可入画的道理。唐宋画中表现的衣食住行在唐宋时难道不是‘现代’吗”,“我们如果一味学习唐宋的画法,我们的眼前心上很可能地只有一些皴、擦、渲、染的形式,伏在形式后面的东西——内容反倒都消灭了。”
▲荣跃明、殷国明、汤胜天、朱惜珍、林同华、范长江、夏锦乾等学者齐聚伍蠡甫艺术美学思想研讨会。
后来,伍蠡甫与吴湖帆等国画家都曾画过原子弹。在大众印象中,传统中国绘画挥毫泼墨山山水水,原子弹怎能入画?“这与伍蠡甫对国画的反思有关,他认为国画要创新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农耕文明时代对山水画的理解与表现,而应跟上时代步伐,反映社会文明景观和人文精神,创作出涵盖当下意境的好作品。”汤胜天说,正是在这种观念支配下,伍蠡甫的画风开始嬗变,1941年他在重庆举行个人画展,首次公开了革新后的山水画。在中国画坛,他是第一个在山水画中尝试把洋房、工厂、飞机、军舰乃至枪炮等现代构建物搬进画面的。
▲伍蠡甫国画作品。
与伍蠡甫有过交往的美学家林同华,也提到伍蠡甫为什么画原子弹的原因。“他认为绘画要跟着时代,既然古代可以把当时的事物上画,为什么飞机大炮不能上?”林同华谈到,伍蠡甫在上世纪30年代就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37岁时写过《论文艺的倾向性》。伍蠡甫论著有《谈艺录》《中国画论研究》《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等,可以说是美术实践和理论的通才,他带来绘画技法的变革及传统绘画题材的拓展,也是石涛、董其昌绘画研究的知名学者。除绘画外,伍蠡甫也是翻译家,高尔基《文化与文明》一书就由他译介到国内。
▲《承固纳新:汤胜天书画集》出版。
汤胜天提到,伍蠡甫尤其推崇石涛的“修行绘画”理念——在石涛看来,“书画非小道”“笔墨资真性”,视绘画为“超凡成圣”的修行。“中国画是养生养命的。”因此,汤胜天反对全盘接受西方美术方法而丢弃中国画,他质疑当下不少美术学习一开口全是“写生”的做法:“中国画怎么写生?中国绘画离开笔墨画什么?中国绘画如果去写生,用西方透视了,那三维空间是什么?你的宇宙感是没有办法表现的。”
作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需注明出处。| 均资料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