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国老牌报纸《每日电讯报》将麦家的小说《解密》列入最杰出的20部间谍小说。
《解密》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数学天才容金珍被招募至国家秘密单位701,倾尽全力破解了极其尖端的敌国密码“紫密”和“黑密”。
《每日电讯报》对《解密》的评语是:这是一个关于孤僻天才成长为杰出破译家的故事,延续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传统,整个故事扑朔迷离、如梦似幻又枝节繁生,但最终读者会迫不及待去破解书中的奥秘,就像小说主人公对待他的密码一样。
墙内开花,墙外更香
尽管《解密》已经出版数年,但这部作品在国内的名气却似乎始终在无法与它在海外的名气相比。2014年,《解密》英文版在英美两国同时推出,是第一部被收入“企鹅经典文库”的中国当代小说。迄今,《解密》已被翻译为法语、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等33种语言在海外出版,受到了读者和媒体的广泛好评。
英国《经济学人》的书评中称:“这样一个非常的故事,却被作者用优美生动的散文化的语言书写了出来......麦家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诱人而神秘的中国之旅,这绝对是一次淋漓畅快的阅读体验。”
《纽约客》杂志的书评则称:“麦家将自己无人能及的写作天赋与博尔赫斯的气质巧妙结合,为读者呈现了一段复杂而又好看的中国历史以及独特的政治魅力。”
创作过程几经挫折,几乎放弃
过去了那么多年,麦家仍然非常清晰地记得动笔写《解密》的情景:那是一九九一年七月的一天,当时我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读书,是马上面临毕业离校的一天晚上,大部分同学都在为即将离校忙碌,我却发神经似的坐下来,准备写一个“大东西”。这就是《解密》的最初。
之后,麦家没想到这本书写了11年,被反复退稿,伤心、绝望。3次彻底推翻重写,局部修改至少有20次,从121万字删到了21万字。其间他曾无数次地痛斥自己愚笨、可怜,以致全部青春都可能为它废掉:“因为受尽折磨,我多次打算抛弃它,但每一次放弃都不成功,因为它在我心中长得太深了,我已无法将它连根拔起。正如一棵盘根错节的树,即使拦腰砍断树干,来年照样生出小树枝,不屈服于死。”
但当他终于写完,他相信自己写出了一部非凡的小说,至少在中国是唯一的。恰恰是这部给他带来最大挫败感的《解密》,创造了奇迹。
麦家谈到他对《解密》这部作品的感情时说:“在创作《解密》的过程中,我性情中的所有优点和缺点都被最大地显现。所以,我几乎固执地认定,这不是一次写作,而是我命运中的一次历险,一次登攀,一次宿命。正因此,我对《解密》情有独钟,它几乎是我青春的全部,我命运的一部分;是我本真本色的苦和乐,也是我不灭的记忆。也正因此,我对《解密》有今天的善终,有一种特别的感动和感慨。”
正是这种苦难与坚持的创作过程,最终成就了《解密》的不平凡。
写世界性的题材,帮助中国文学走出去
一部文学作品,要征服海外读者并非易事。首先要解决文化接受度的问题。过多强调地方风土人情,需要跨文化读者有相应的背景,容易造成理解隔阂。而悬疑、破译密码题材和强调故事性,使麦家的书有很强的跨地域性。正如“企鹅当代经典”书系的编辑总监基施鲍姆所说:“麦家先生颠覆了我们对中国作家的传统印象,我们没想到中国也有这样的作家,他写作的题材是世界性的。”
如何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夯实民族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学走出去,是我国许多文艺工作者目前急需解决的历史课题。《解密》作为一部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英雄的作品,能够得到西方媒体和出版界的大力推介并得到读者青睐,这是文学的魅力,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一个绝佳示范。
编辑: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