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用六年拍摄2300余集《中国影像方志》,以镜头作笔为中国所有的县和县级市撰写百科全书,意图告诉人们——
中华文明这条大河里—每弯支流都有奔腾故事
在中国,有句话叫“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国史、方志、家谱,这些典籍资料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而《中国影像方志》试图从中华文明的角度解读地方志,从地方志的角度彰显中华文明,以局部展示整体、以地方表达中国,从而为时代讴歌,为人民立传。图为央视截图。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河北巨鹿,凭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留名的地方。小村落里的魏氏祠堂勾连着一代名相魏徵确立民本思想的精神开源;盐碱地里的金银花张扬着当代巨鹿人治荒创业的自强不息。
浙江仙居,诗意的名下聚集着无数精妙手艺的“百工之乡”。近年在下汤遗址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器物,将长江中下游先民在此安家落户种植稻谷的历史推到了万年之前;而接续桐江书院800年文脉的,是如今大大小小近百家农村书院。
一方水土养活了一方什么样的人,每个时代锻造了什么样的精神,如果不是潜入时间的纵深,不是打开视阈的广角,又怎能明晰———中华文明这条亘古蜿蜒的大河里,每弯支流都有奔腾不息的故事。它们无声又顽强地蹚过各自荣枯,才塑造了一个个地方人的精气神,汇聚着山河故土里的中国梦。
眼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正陆续播出的《中国影像方志》,就试图用六年2300多集,以镜头作笔为中国所有的县和县级市撰写“地方百科全书”。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这2300多集影像方志,将是2300多块斑斓的拼图,拼出来,就是中国人的乡情。
以县为域,从每一方泥土里发现独特之美
2300多集,为何不是浓缩的100集? 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阚兆江的一番话道出节目的格局———“100个,甚至1000个县市都不足以展现中国社会承载的五千多年灿烂文明和近现代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我们选择所有的2300多个县市,就是要全面地记录中国。揭示传统的文化根脉,凝聚今天的力量,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一个县的方志都不能少。”
既是寻根聚力,那么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以县为域就显得眼光独到。在中国,延续百千年历史的县比比皆是,有几十个县的县名甚至从先秦至今未曾更迭。而县方圆百里,又常是古人一生的活动范围,最具乡土的完整性和识别性。为每一个县拍摄影像方志,那些山川形胜、历史文化、乡情民俗的背后,无不是吾土吾民的独特之美。
因而,每一集 《中国影像方志》 里有引言、地名记、当代记和后记等“必选项”,也因地制宜排布了历史记、风
俗记、音律记、建筑记、物产记、人物记、文化记等“任选项”。单列出地名记,因为仅此一项,就能读出中国传统文化绵延数千年的血脉。比如陕西韩城的名称由来可以上溯到 《诗经》;湖北监利的得名源于三国时期;江苏句容,两个字里体现了中国古人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朴素哲学理念。
而从不同视角切入各县,徐徐展开的长卷很可能拓展观众对中华文明的认知。比如陕西城固篇,人物记当然致敬胸怀汉家明月、走进戈壁黄沙的张骞,文脉记回望抗战烽火里西北抗联的“坝上长夜,七星灯火”,这些是外乡人熟知的人与事。同样与“丝绸之路”相关,在四川邛崃篇里,观众能读到,在2000多年前,还有一条从中国西南地区通往亚欧大陆的“南方丝绸之路”,而且它与陆游笔下的“省油灯”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以影像写志,从烛照地方的文明之灯里启迪将来
“国有国史,地有方志,家有家谱”,盛世修志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因为国史、方志、家谱这些书林典籍共同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具有存史、教化、资治的功能。如今用影像写志,又有何种深意?阚兆江说:“随着科技进步,影像能承载更丰富的信息量。用纪录片的形式来呈现新时代的史志,是历史赋予当代人的使命。”
浅表地看,新媒介的时代,丰富写志的手段,是电视的本分。《中国影像方志》里,用影像来展现江苏高邮的民歌《数鸭蛋》,留住的是古时京杭大运河边先民的歌声;同样,跟随镜头去往山东青州,看偶园、范公亭、李清照纪念祠里的青砖黛瓦,记取的既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婉约,亦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风骨;而河南卫辉的正宗古音“潞王琴”、山西永济由农耕文化“亮宝”演变来的花伞舞、四川邛崃文君公园每天都在上演的川剧《凤求凰》等等,这些由古至今的文明之声、文明之画、文明之形都能随影像得以永存。
若从影像方志的叙事逻辑来看,在40分钟里讲清一个县的上下五千年,考验的并不是编导的艺术观,而是历史观。在正确的历史观下探寻风土人情,才可能真正了解中国社会运行的本质,读懂中华文明更需不断的奥秘。
比如在陕西韩城,党家村的门楣上为何写有“忠孝安家国”的家训?《中国影像方志》 从2000多年前司马谈的 《命子迁》 开始道来:谨守父亲的命训,司马迁穷经皓首、忍辱负重,著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此为“孝之大者”。从此,传诵司马迁的故事、祭拜太史公,成了历代韩城人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司马迁本人,连同他在 《史记》 里所书的那些民族先贤历尽困苦玉汝于成的范例,也成为今天韩城人乃至中国人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
修志问道,以启将来。用影像写志,写的是昨天的变迁、先贤的精神,更有从一盏盏烛照地方的文明之灯里看见的美好现在。仙居人投身无骨针刺花灯的非遗传承中,邛崃人开启现代农业与农村电子商务的新模式,高邮人将“邮驿”文化延续到了国际电信领域,城固人更是以一座智慧航空新城开启了“空中丝绸之路”……
煌煌中华文明何以心香相续、不绝如缕? 或许影像方志可解一二,此间有中国的历史,也隐藏着中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