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时安
2014年12月10日,中国司法改革的燃灯者、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去世。在赴司法改革座谈会的途中,他轻轻松开了自己紧握的司改火炬,停止了他47年匆匆忙忙的人生步履。由上海广播电视台东方广播中心出品的广播剧 《邹碧华》 再现了邹碧华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敢于担当,不畏艰难,公正为民,在司改第一线度过的那些惊心动魄、感人肺腑的日日夜夜。该剧一经播出就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它让每一个听众随着广播连续剧精心的声音处理,倾听到了他伟大而平凡的心跳,它用声音再现、传达了“信仰的力量”。
广播连续剧 《邹碧华》 以邹碧华逝世前的一个月为塑造人物、展开叙事的支点,高度凝练地把全部笔墨集中到他殚精竭虑投入中国司改的最后生命中的分分秒秒。虽然他并不知道自己生命的句号将画在哪里,但他在自己的岗位上清晰地意识到了时代赋予自己的使命的紧迫感,感受到了“依法治国”的沉甸甸的分量。在他105个白天加黑夜30稿修改执行员额制、遴选法官的方案中,在他苦口婆心地挽留有才华的法官和自己并肩改革的过程中,全剧采用了没有夸张并不华丽的纪实风格,在几乎始终控制的语调和节奏中,朴素而令人信服地凸显了共产党员邹碧华人格的力量。“用艺术家的心声拷贝改革者的心灵”,在朴素叙事的深处始终有一股内在的激情在燃烧。听众伴着电波,可以听到编剧王兴东和艺术家们感动的心与现实生活中的邹碧华在一起热烈地跳动。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没有艺术家真诚的感动和感情的丰沛投入,我们很难想象来自普通受众的感动。艺术是诚实的。
在结构上,《邹碧华》 以儿子邹逸风深情回忆的视角,从邹碧华和年轻法官亢达的激烈争吵引起的好奇开始,由浅入深、由远到近让我们一起走近、走进邹碧华的生活和他情感丰富的内心。亢达的去留作为悬念,贯穿了全剧。在有才华的年轻法官亢达辞职之际,邹碧华不惜一切、全力挽留,最后,他不惜千里迢迢把他带到两人的共同故乡江西南昌,在名震中外的中国大法官梅汝璈故居,追忆这位在远东国际法庭为中国坚定抗争、慷慨陈词的历史场景,为司改挽回了一位难得的司法人才。在整个挽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改革者澎湃不息的激情和矢志不渝的信念。《邹碧华》 没有把这位燃灯者的信念空洞化、概念化。这个信念来自于对梅汝璈司法壮举的追随,也深深扎根于惨痛的历史记忆中。在林森浩投毒案舆论黑云压城之际,邹碧华毫不为之所动,他想到的是马克思“法官除了法律,没别的上司。”邹碧华是中国司法改革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信念,赋予了他百折不回的坚定。他推进法官员额制,面对720名法官入不了员额,遭到了来自方方面面的抗拒和压力,让自己陷入了激烈的矛盾漩涡之中。但他从未退缩过,他的改革担当、舍我其谁的勇气,正是今天我们“将改革进行到底”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随着邹逸风的追索的步履,广播剧的声波丰满立体地展现了一位司法改革先行者在艰难搏击中前行的精神肖像。
作为改革家,他不是大刀阔斧赤膊上阵的许褚,他是一个与时代同行、有着现代思维的智者。为了改善法院与律师关系,他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司法透明度,构建了律师法官职业共同体;为使法官员额制更合理更科学,他引进了云计算大数据解决了入编考量的权重系数。他不仅有改革的毫不动摇的坚守,同时又是一位充满脉脉温情的人道主义者,一个人民至上的公仆。他到收发室,对58岁干了25年的法院老门卫贺师傅无微不至地询问关心,把晋升的通知直接送到老人身边。这里有一个精彩而容易忽略的细节:这个几十年没提升一级的正连级门卫,毫无委屈地吐露心声———没有大学文凭,守好大门就是我的信念。《邹碧华》告诉我们,司法改革、中国改革最雄厚的基础来自人民群众的信任和信念。改革者必须时时刻刻把人民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作为法官他牢记着国家宪法日,作为父亲,他没有忘记儿子的生日。还有他生活情趣的多彩。广播剧 《邹碧华》 始终沸腾着一个改革家充满人性的人文激情。
作为一部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塑造当代英雄的艺术作品,《邹碧华》 不回避崇高,认真还原生活在我们中间的一个真实的法官的崇高,理直气壮、令人信服地讴歌崇高。剧中邹碧华就像他自己形容的那样———“像小猪一样,用鼻子向前拱,一点一点拱出死胡同。”在各种人生选择中,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燃烧自己”。他也不回避现实,直面哪怕有点严峻、还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直面法官们一时的人心浮动,尤其是司法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利益冲突和巨大阻力。正是在许多人尚不理解的情况下,甚至拍桌子、摔杯子的激烈冲突中,理想主义者邹碧华,必须面对现实,切切实实把司改的理想变成了崭新法制的现实。而亢达也正是在邹碧华精神的感召下重新回到了司法改革的第一线。而邹、亢两人在梅汝璈故居的那段对话成为全剧最为感人、最为华彩的经典段落。事非经过不知难。《邹碧华》 展现了司改在艰难中前行的真实现实。在儿子邹逸风深情的追忆中,我们和他一起走进了一个司法改革先行者高尚的内心世界,在一次次感动中经受了精神的洗礼。
司法改革,公平正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和理想。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就司法体制改革作出批示,高度肯定了中国司法改革割骨疗毒、行稳致远,“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讲了很多年但没有做成的改革”。邹碧华生前努力践行被视为司法改革“硬骨头”的员额制终于在全面落实,一批重大刑事冤错案被依法纠正。在中国司法朝着未来前进的过程中,广播连续剧 《邹碧华》 让我们再次听到了邹碧华伟大、平凡、热烈的心跳,更加坚定了把改革进行到底的不可动摇的决心。
(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