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谍战”两字可加的后缀,无非是依凭厚重的情怀与历史观,于人性深处想象和描摹。图为《剃刀边缘》剧照。
■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热铁棒浸入水中滋滋作响,嘈杂的市井声里,他顶着一头奇怪发型登场。1930年代的哈尔滨,各方势力盘踞。风云诡谲的世道里,小人物交错了朋友、说错了话,都有可能万劫不复;小人物入鸿门宴,稍有不慎,就会成为自己潦草的葬礼。剧集伊始,自比“泥鳅”的许从良正处人生谷底———好友们遇害,无依靠的他在伪满洲警察厅里孤立无援、如履薄冰。他的愿望极简单,只想活命。所以一路慎之又慎,险中求胜,殊不知在希望的彼端收获信仰与爱情。
由文章执导、文章与马伊琍主演的《剃刀边缘》正在东方卫视和北京卫视播出。片名中的“剃刀”指中国共产党潜伏在敌人内部的一位或一群同志的代号,中共地下党、游击队、日寇、伪满洲警察厅等多方势力游走在“剃刀”边缘,展开争斗。按故事的主线,这是部不折不扣的谍战剧。而从目前已播的19集来看,文章演绎的小人物许从良之蜕变道路,着力点不仅在于谍战层面,还做强破案,更添加了喜剧、职场等类型元素。剧评人李星文用“谍战+”的概念来总结近些年该类剧集的修辞策略———剧中人的信仰养成路上,若悬疑、战争是底色,那么爱情、侦探、传奇、喜剧、职场等类型元素的叠加,是丰富了讲述,还是迷乱了内涵,这是个问题。
既然生命的向度无限丰富,谍战的外延也许仍未穷尽
《剃刀边缘》 里,各方势力割据着哈尔滨,也在暗处分裂着伪满政权下的哈尔滨警察厅。厅长金三普,4名科长关海丹、白冷晨、叶隼、蔡博渊,外加“前科长”许从良,五男一女各有自己的阴阳两面,人人都为一种信念或欲望而挣扎在浮世中。如此人物架构,有观众看出了 《欲望都市》 的格局;几乎每集一悬念、一转折的剧情则带着“福尔摩斯探案”的意味;而从许从良磕磕绊绊死生随机的征途里,又无不透出“职场哲学”的道理。这还是原来的谍战剧吗?
往记忆里追溯,中国观众的谍战影像经验颇为丰富。早年,《永不消逝的电波》 《保密局的枪声》 等片,从一开始就摆明了敌我立场,让观众们清楚明了谁是同志,谁是敌人。当李侠在小阁楼向延安发送情报,当史秀英从百乐门逃脱敌人的搜捕,银幕下不知有多少人在与他们休戚与共。彼时的谍战片,与其说是智力的角力,毋宁说是信仰的礼赞。
进入21世纪以来,荧屏上此起彼伏的谍战热潮逐渐派生出多种支线。《誓言无声》 锁定的是发生在1960年代、观众们疏远已久的“反特”故事,静水之下暗流汹涌,两代党的情报人员用生命和痛楚践行着无声的誓言;《暗算》 是属于一群传奇人物别样又奇谲的风景,安在天与异人阿炳、天才黄依依、以及他自己的父母,三段式布局既是跨度近20年的地下党工作简史,更是安在天个人千丝万缕的人性剖析;《潜伏》 将切口收缩,让余则成的爱情经历与信仰成长牵于一线、相生相伴;《黎明之前》 仿若摆开一部“珍珑棋局”,“水手”为何以生命设局,老谭如何在接近真相处溃败,刘新杰又走进了哪扇门———当观众自行破解棋局,那刺破黑暗的理想光芒也就绽放华彩;此后的 《悬崖》 与 《伪装者》 异曲同工,都是家国情怀与个人情义的纠葛,《解密》 《麻雀》 《胭脂》 等又添加了一笔青春偶像派的靓色。
作为多年来稳占一席的重要题材,谍战剧在荧屏上看似已经穷尽了叙述空间。但谍战的内核除了信仰之战,更有人心解剖,既然生命的向度无限丰富,谍战的外延也许仍未穷尽。这也是 《剃刀边缘》 别致的地方。该剧的联合编剧之一余飞有番话可做注脚,“这是一种绝处逢生式的写作,既指代编剧手段上的创新,也是指主人公许从良的人生境遇”。当不名一文的小人物在插科打诨间,依次靠油滑、求生欲、急智、机智、信念等因素走出泥潭,许从良的成长是不拘一格的,“剃刀边缘”的视阈便也逐渐开阔。
唯历史与精神的真探索,才是“谍战+”的“水之源”“木之本”
多数谍战剧不外乎两种叙事路径,一种让观众一开始就明晰各人身份,一种是以莫大悬念制造戏剧性。《剃刀边缘》 属于后者,观众在前12集并不持“旁观者清”的优越感,反倒像局内人一样陷入过“谁是剃刀”的揣度中。警察厅的五男一女,好像人人都不能脱嫌。
而主人公的传奇性更少见。若给他的出场做些标签———第一集“共产党卧底牺牲,身为其好友的许从良被怀疑”,第二集“他被陷害遭遇枪林弹雨”,第三集“警察厅长几次三番设计试探,杀念已起”,第四集“再被陷害入险境”,第五集“被公报私仇”,第六集“成功盗取密码”,第七集“以‘通共’为名再锒铛入狱”,第八集“险些被枪决”……小人物不仅步步为营折返于生死两端,他的机敏还闪耀在一环接一环的谜案之中,仅前两集便疑云丛生:与卧底接头的是谁,日军高官被谁枪杀,偷档案的是何方势力,又是出于怎样的动机有人调换了胶卷,警察厅的小格局中有没有人能独善其身……谍战剧是悬念的胜地,其特有的题材允许创作者将剧情编设得百转千回。但如此高密度地出谜炫技,真的好吗?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有此观点:“唯有历史与精神层面的真探索,才不至于让谍战剧在传奇化的叙事上陷入无水之源、无根之木的境地。真正让人回味的谍战经典,最终还是会落脚于信仰的铸成、历史的脚印。”在他看来,是否够“烧脑”只是谍战剧的表达方式,引人思索才是使命。“好看”和“经典”之间,隔着历史与生命的真相。
依此来对标 《剃刀边缘》,剧中提到了日本细菌部队的惨无人道,严丝合缝地扣紧那时那地,但它在细节上的到处穿帮,却在折损这样的历史背景;主人公让位于普通人而非孤胆英雄,这是该剧的出新,但无所不能、无所不在的主角光环,也让这则小人物的逆袭史显得浮皮潦草。
关于谍战剧,我们都清楚它的难:这是个过去的故事,拥有既定的结局。但“谍战”两字依旧有可加的后缀,无非是依凭厚重的情怀与历史观,于人性深处想象和描摹。这是谍战编剧这个行业,最痛苦但也迷人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