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画科二年乙级合影
【导读】1912年11月,17岁的刘海粟与友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称上海美专)。这所中国现代意义上第一座美术学校在办学期间,首创了男女同校,大胆增加了女裸体模特、远足“旅行写生”等授课内容,学校里的老师还组团首次将中国画送上了世博会的舞台。
今年是上海美专成立106周年。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它映射了早期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演变,是研究中国美术学校发展的标本。同时,它也是研究近现代美术的重要场域,围绕它汇聚了许多重要的文化人物和艺术事件。上海市档案馆保存的上海美专档案有500余卷,是迄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上海私立美术学校档案。上海市档案馆副研究馆员樊琳曾接受本报记者专访,讲述了上海美专创造的那些“第一”。
国内第一个启用女裸体模特的艺术学校
在上海美专的美育探索中,轰动一时的“人体模特风波”堪称标志性事件。这一风波从1915年城东女校校长杨白民的“艺术叛徒”之斥,到1925年与孙传芳的论战,历时整整10年。关于该事件,上海市档案馆有一个专卷,里面的档案资料足有上百页。其中,刘海粟撰写的《上海美专十年回顾》一文作了详细的论述。
文中,刘海粟澄清,上海美专雇佣人体模特,并不是外界所认为的因为各国的美术学校都有人体课练习,所以跟风。美专的老师甘愿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件事,实在是因为与美术教育关系太大。它不仅使学生通过复杂的形体练习准确的观察和表现力,还能启发他们去感受具有无限扩张性和普遍性的生命。
刘海粟也提到,在当时的中国,想要一个人赤条条地站在教室中间供几十个人注视描写,一时间当然是办不到的,得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他们先在1915年3月雇了一个15岁的孩子来做模特儿。在那些贫苦人家,有个孩子不做事,可以得到五六块银元的工资,当然很满意。最开始,见许多人围着自己描写,孩子也很不安,日久之后,疑虑慢慢打消。
课堂一景
不过到了当年的8月,一般学生看见这些孩子有些倦怠了,所以学校又设法去招壮年人。壮年的模特比较难招些,因为一般人以为画像写照都要损害精神,减少运气,整日坐在那里给人画,那精神和运气不被耗光了?!后来有一个劳工,因为生活所迫毅然决然来做这件事。不过,最开始是穿着衣服的,等天气渐渐暖和,美专的老师就劝他露半体,他这时已习惯被画,也就欣然答应了。接着,美专的老师又劝他全裸,他一听要赤裸裸直陈出来给大家画,以为是故意羞辱他,掉头就走了。学校只得四处托人想办法。后来来应招的人倒是多了,只是,没到教室之前,都很愿意;哪知一到教室,要他脱下衣裤,他就什么都不管,只向室外逃去,一连有20多个人都是这样,学生们只得被迫停了20多天的课。
到最后一个人,学校跟他事先定了一个严厉的条件,如果临时走了就要罚10块银元。尽管如此,这名男子最初还是有点动摇。那一天正好是刘海粟授课,他就问那男子,“你的身体上有毛病么?”对方回答没有毛病。刘海粟又问:“你身体上既无毛病,为什么不好露出来呢?”他答道大众之前,实在难为情得很……几个回合后,男子被刘海粟说动了。这是上海美专学生第一次画裸体模特,那年夏天,学校还专门做了个专题展览会。到1920年7月,学校又开始雇女子模特儿,上海美专自此成了国内第一个启用女裸体模特的艺术学校。
首开先河让男女同校
在男女授受不亲的年代,首开先河让男女同校也是上海美专敢为天下先的破冰之举。据档案记载,上海美专男女同校的种子,在1919年的春季已经种下了。自1916年以来,学校常常接到各处来信,要求开放女禁。他们的理由,大都以艺术为文化之源,在中国非特无女子美术专门学校,即男子美术学校亦异常缺少,美专之在中国既占美术教育之中心,急需开放女禁,以惠女界等。对此,美专的老师们也十分赞同,只是私立学校,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经费、校舍种种问题,就将此事延搁了。到了1919年春季,又有丁素贞、史述、陈慧绩、庞静娴等毕业于神州女学图画专修科的女士,因感自己学识不足,苦无相当学校以资深造,遂屡次联名致书美专,要求插班,并来校谈话,陈述志愿。5月13日,学校遂在教务会议讨论此事,提议下列问题:(一)先收插班女生,限定名额;(二)须经严格的入学考查;(三)秋季招考即行宣布;(四)由学校办理膳宿。最终,以上四条经多数表决通过。这就是美专插收女生之始亦即男女同班呱呱坠地之时。秋季开学,考取的插班生共11人。为丁素贞、庞静娴、陈慧缓、史述、荣玉立、尤韵泉、蒙佩环、张淑诚、张世玄、刘慕慈(刘海粟的姐姐)、韩端慈。
根据刊载于1922年9月17日《时事新报》上的一篇文章透露,自美专发布插班女生消息后,各处驰函来问的,就更多了。但程度不同,势难一致插收,另外开班,又限于校舍设备。这时,适李超士先生有协助美专之计划,遂由刘海粟告以情形,劝办女子美术学校。不一月,其议成。对所有事均按本校规划,于1920年成立,辟校舍于林荫路神州法专旧址,开始招收新生一班,所有教授及设备一如男校。这次分办女校,有许多人不大满意,以为美专既已插收女生,何不全部开放,而忽然分立女校呢?分办之后,主持者也觉得没有什么意义,徒多耗去一组经费,所以到1922年冬季,经过几次极精细、极谨慎的讨论,决定美专全部开放,不另设女校,将女学校址改为第二院,容高校师生。
男女同校后,激起两性的竞争。许多男学生因成绩不如女同学,十分羞愧,因此就发奋用功。许多女同学也不愿甘居人后,因而格外奋发。另一个特异的现象是,平时比较轻浮的男学生自从男女同校之后,处处都自己检束起来,这实是受了女同学的感化。当然,女同学也受了男同学的同化,比如,过去对女子多提倡病态美,所以处处显出弱不胜衣的样子。但上海美专有野外实习一项,常常要徒步行路,少则一二里,多则五六里。一般女学生最初试行野外实习时,无不叫苦连天,但出于跟男同学竞争的心理,又不敢中途放弃,这倒也慢慢增强了女同学的体质。
创办中国第一本美术专业杂志
《美术》杂志是上海美专编辑发行的第一本校刊,也是我国近现代最早的专业性美术杂志。该杂志从1918年到1922年共出版8期,刊载的多是理论文章,关于绘画的约占4/5。
“仓皇戎马,扰攘尘寰,时亦日返矣!欲从容而侈言学术,上大夫多难之……所愿本杂志发刊后,四方宏博,悉本此志,抒为崇论,有以表彰图画之效用,使全国士风咸能以高尚之学术发扬国光,增进世界种种文明事业,与欧西各国竞进颇顽……”这是刘海粟为《美术》杂志撰写的发刊词,从中可以窥见该杂志创办的背景。据记载,20世纪初,社会依然动荡,但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美术”思潮活跃。尤其在上海,不仅民间的美术需求非常旺盛,而且形成了相当可观的美术家群体。他们经历了从旧到新、从传统绘画到研究西洋绘画的转变,但这条路到底要走向何方,理论界并没有形成共识,急需一个阵地探讨、交流新美术思想,而《美术》杂志论者们以艺术研究者的自觉意识,打破一切艺术陈规的艺术个性觉醒精神,首先从价值观和价值标准上对新美术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对于当时美术思想界一些常用的概念、范畴,《美术》杂志赋予了更为丰富深刻的内涵和外延,极大提高了当时“新美术”思想的理论深度。据记载,在该杂志上发表文章的很多论者在中国现代美术史和美术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如吕澂、汪亚尘、刘海粟、吕凤子、俞寄凡等。
在现代美术交流史上,《美术》杂志在当时也有着独一无二的作用和影响。如在引介西方绘画上,《美术》杂志超越了当时“一拥而进”的潮流,重点选择那些在艺术史上有突破精神的画家来为“新美术”事业提供精神动力。通过《美术》杂志,国人第一次对后印象画派等西方现代主义画家创作风格和艺术理念有了详尽而深入的了解。同时《美术》杂志对被介绍对象的艺术精神思考和体悟的透彻,都为当时一般论者和美术类刊物所未有,为中国美术界对西方新绘画思潮的理解、接受和吸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杂志也为中西绘画的对比和融合的研究,迈出了极有意义的第一步。鲁迅曾于1918年12月在《每周评论》上发表文章对该杂志的出版给予赞扬:“民国初年以来,时髦人物的嘴里,往往说出美术两个字,但只说的多,实做的却少……这一年两期的《美术杂志》,便当这寂寞糊涂时光,在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中产生……这么大的中国,这么多的人民,又在这个时候,却只看见这一点美术的萌芽,真可谓寂寥之至了。”
最早组织大规模远足“旅行写生”
上海美专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从校内延伸到校外,组织大规模的“旅行写生”便是该校的一大创举。
1918年四五月,校长刘海粟带队的首次旅杭写生就引起关注。后来刘海粟在《西湖旅行写生记略》中述:“吾国美术尚在幼稚时代,野外写生,几为创见,故所至聚而观者,途为之塞。有多数学界中人,则均知为上海图画美术学校之野外写生云……”首次赴杭旅行写生之翌日,沪上各报均记录此事。时至1924年,上海美专的旅行写生已创成风气,规模日大。据当时西洋画科教授要旨及实施状况中记载“去则二三百人,居一月余,如临时学校然,……频归必开展览会,以表白其所习者,观者动辄万人。”
旅行虞山写生队
据记载,每年春秋二季,由美专教员和学生共同组成的“上海美专旅行写生队”在校长或主任的带领下赴杭州、苏州、无锡、镇江和南京等地的风景名胜实地写生。西洋画系学生自入学后的第三学期、艺术教育系学生第四学期及中国画系学生第五学期始,每学期有旅行写生之学程。每回旅行写生,虽则每个学生需缴纳一笔十多元的开支,却仍乐此不疲、踊跃参加,同行的教师亦兴味盎然。
潘玉良的老师洪野还在《我之旅行写生观》中分享了他的写生攻略:比如,关于画家写生之际所立场所的选择,他这样表述:“以何处为宜乎?此在写者视所写之景色何如而定,绝非预先所得而束缚之也。然危崖之上,时而戒心;道路之中,行人扰害;田边陇畔,又易招农家叱逐;画者于此等处,若不留心,其结果必十九狼狈而归也。”又比如,他建议远足写生,步行最好,每天的行程限定在二三十里,既合卫生,又可随地作速写生。遇上天黑需要借宿,最好就近寻找村庄。如果没有农家,破庙古刹也可以,但借宿时,先派一两个普通话比较好的去沟通,这时不能带画具,态度要谦和,等通融允诺后,再伙同前去,否则言语不通,互生误会。
当然,旅行期内写生队也对学生的成绩作考察,由各年级任课教授分别考察。油画,每星期考查一次;水彩画,每间日考查一次,并于每人成绩中各择优留校一张,待回校时交教务处。教职员与公推的学生代表若干人组成临时成绩展览委员会,经审查,将旅行写生的画作以成绩展览会的形式向公众陈列。
组团将中国画首次送上世博会的舞台
上海美专的老师还组团将中国画首次送上了世博会的舞台,那是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
1926年前后,对中国来讲,正是多事之秋。南方国民革命军大举北伐,北方几派军阀也捋袖攘臂,北京政府朝不保夕,接到美国举办方邀请书后,虽表示有参展的愿望,但又苦于经费难筹。因为,按照博览会的惯例,所有参展方的一切费用都是自己打理的。甚至包括展厅的土地租金、营造、装潢费用,都须自掏腰包,这笔开销是不小的。就如土地租金,由美国筹备会会长柯克氏寄来的章程中标明,一般展位每平尺5美金,特殊展位为每平尺8美金,此外展品包装,英文说明书翻译印制,邮寄托运方式,举办方都有统一规定。北京政府工商总长寇遐,虽历来倡导实业,扶助工商,但只被两个字难死:没钱!确确实实,据当时报纸上所载,北京政府的部员们都在索薪。
四行仓库(油画)刘海粟
不过,有识之士却不甘坐视这一展示中国形象和底蕴的良机流失。尤其是作为国粹的中国画,在欧美展示的机遇太少了!当时最起劲的是时任上海美专校长的刘海粟,他学过西画,对中国的国画也情有独钟,所以对国画走出国门孜孜以求。再加上当时的江苏省教育厅长胡庶华亲自写信给刘海粟,让他牵头办理此事,刘海粟自不敢有负众望。很快,刘海粟将潘天寿、钱瘦铁、谢公展、诸闻韵等老师召到一起相商,他们个个称好,再表示分头动员校中友好或学生中优秀者参加,至展览作品呈送日,共有14位画家送展了27幅作品。其中,除李毅士送展的为油画《杨妃出浴图》外,其余作品均为国画作品。主要有:刘海粟2幅,一为泰山飞瀑,一为生命之泉;潘天寿2幅,均为指墨画,一为石,一为芝兰;钱瘦铁1幅,为鱼乐图;谢公展4幅,为菊、荷、枇杷、芭蕉各一图等等。为防备展品遗失赔偿,各位画家还请人就作品估了价。潘天寿、刘海粟的作品,今天的市场拍卖价动辄数十万、数百万,当时估价多少,因档案中无记录不得而知。而谢公展的作品价格却订得很明确,每幅卖价就在国币150元上下,按照今日1银元对人民币100元以上的换算比率来看,他的作品在每幅2万元左右。
在那一届世博会上,中国画作品组团亮相,并作为第一类展品摆在中国馆最醒目处,让世人一睹传承中的中国画真面貌。
作者:李婷
编辑制作:陈晓黎 徐璐明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