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不少人都被某公司强行辞退患病员工的长文刷了屏。也难怪大家共情,互联网行业年年号称史上最冷寒冬,21世纪的厂工们谁都担心35岁被裁员。然而对关注前沿科技的geek们来说,提起“中年危机”,恐慌可能还多了一层,相比被更年轻有活力的人类同事取代,被插电就能活的人工智能取代,显然更可怕。人类被机器奴役的那一天,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1
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失业吗?
人工智能会让我们失业吗?答案是,也会,也不会。
早在工业革命之前,人类就发明了机器来做一些过去由人类完成的事情。回溯历史可以发现,至少在过去的200年里,其实人们一直担心机器会抢走人类的工作。
19世纪初,由于动力织布机剥夺了人类织布工的工作机会,被称为卢德分子的工业活动人士烧毁工厂、毁坏机器以示抗议。20世纪60年代,计算机接手了银行和保险公司后台办公室的大量文书工作,约翰逊总统建立了美国技术、自动化和经济建设委员会来研究这个问题。21世纪初,学者们就人工智能会导致大规模失业的风险提出警告,而且他们的失业名单里不光包括司机、工人、秘书,还包括教师、律师和医生等白领工作。
工业革命没有夺走全人类的工作
但是,直到2019年,我们还看不到大批人类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前兆。这或许是因为人们一直低估了市场适应变化的能力。过去,每当技术剥夺一些人的工作时,市场最终都会创造出新的工作。1900年,美国41%劳动力从事农业工作,到2000年,这个数字只有2%。那剩下39%的美国人都饿死了吗?并没有。拖拉机、采棉机和灌溉系统固然让很少的农场工人就可以养活所有人,而多余的劳动力也不必惊慌,市场为他们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
美国阿米什人的农场对我们来说,情况可能也一样。我们的孙辈会从事2019年的我们无法想象的工作,就像我们现在的社会分工,早已超出了祖辈的认知。
2
无法预测未来,但我们可以猜一猜
虽然我们无从得知,100年后的人类将从事怎样的工作,但可以做一些猜测。无论谁做什么工作,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另一些人的需求。所以,未来人类的工作,可能主要分三类:
1.机器做不到的事
2.因为机器的加入而使成本降低的事
3.机器能胜任,然而顾客更希望由人类完成的事
首先,机器做不到的事实在太多了。虽然人工智能能够深度学习,甚至打败顶尖的人类围棋大师,但机器无法像5岁小孩一样玩耍、说话、拥有个性、招人喜欢。简而言之,机器不是人类,它们无法在不同的环境中,有效地实现不同目标。机器或许可以完成精巧的手术,但它们没有人际交往能力,不能判断复杂的人类情感并给出恰当的反馈,因此现在你看不到完全取代人类的机器医生。事实上,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项研究认为,尽管50%的人类职业都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完全自动化,但真正能被机器取代的职业只有约5%。
我们并不希望机器人做我们的主治医生
其次,人们将有机会做更多因为机器的加入,而使成本降低的事。大约1440年印刷机被发明出来以后,就不再需要人类抄写员经年累月地辛苦抄书了。这当然造成了一部分人失业,但由于出版市场随着印刷机的普及急剧扩张,新出现的作家、编辑、校对、版面设计员等工作消化的劳动力,比淘汰的抄写员多得多。同样,互联网也在让一部分人失业的同时,创造了软件开发、社群运营、广告销售等大量岗位。
抄写员已经退出历史舞台最后,是人类,就需要人类服务。那么,假如最极端的情况下,机器可以做人类能做的一切事,而且比人类做得更好,成本更低,人类会彻底失业吗?
这就引出来我们的第三类工作:人们之所以还在做某些工作,可能因为客户希望这件事由人类来做。
这听起来很傻,但我们确实一直都是这样生活的。我们花钱看演唱会,而不是在家里看更方便的视频网站;我们不远万里去看世界杯决赛,而不想看机器人踢足球,有钱人买昂贵的手工腕表,而不是同样很精确的电子表,这是因为观看人类互动,被人类服务,要比面对无穷无尽的机器有意思得多。
尽管贵,人们还是喜欢现场看演唱会
总之,在可预测的将来,我们使用的很多商品和服务都需要人类参与其中,因此,人类不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就轻易失业。在更遥远的未来,即使机器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我们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市场也可能会想尽办法为我们提供一些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换句话说,我们需要人类干活做工,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人类。
机器人不会剥夺工作机会,还有可能帮人类创造出更多岗位,这幅乐观的图景,出现在麻省理工学院集体智能中心的负责人托马斯·W·马隆的《超级思维》一书中。
马隆认为,人类不会被人工智能取代,本质上是因为,以群体为单位的人本身就是一种“超级思维”。从亚当·斯密《国富论》中的别针工厂,到脸书、谷歌、维基百科、推特等网络社区,再到亚马逊的“土耳其机器人”和麻省理工学院的气候合作实验室……以群体为单位的人,如何完成了仅凭一己之力绝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如何运用人机超级思维这种新型集体智能,解决商业和社会领域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超级思维》带你揭开人类思维的秘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