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好汉排名中,“五虎八骠”一直位列前茅,梁山的顶级高手也大多出自骑马的将领。在梁山的顶级高手中只有武松是少有的例外(武松是拳脚和步战专精),就连鲁智深也会骑马作战。这个因素除了实战原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两宋年间只有武功最好的将领才能才有马骑。
两宋从建立之日起就面临着兵多马少的囧况,这和五代一脉相承。五代时期最强大的沙陀骑兵也只有3万匹战马,还不到对面契丹骑兵的零头。北宋建立后这种情况并未好装,赵匡胤就觉得送300匹优良战马的李彝兴很够意思,在杯酒释兵权时特意放过了他们家。宋太宗继位以后,北宋的战马达到了历史最高峰,他从民间一口气搜罗了17万匹战马,在攻打北汉和辽国期间,更是得到了42,000匹战马,北宋的战马数量达到了212000匹。高梁河之战失败后他赔了不少,但没关系,他小舅子李继隆很能替姐夫省钱,公元988年李继隆在对契丹人大胜后一口气就夺回了1万匹战马。
宋太宗能搜集战马,但更会丢失战马产地,就是在他统治期间北宋和西北党项全面开战,李继迁李德明李元昊三代人的割据让宋失去了西北最好的战马来源(夏国马是北宋公认的一等马)。到宋太宗儿子宋真宗时代北宋的战马数量已经降低到10万匹,在李元昊和北宋开战后,北宋的战马再度急缺。为了应对战马紧缺的窘况,北宋特意从吐蕃人青海的吐蕃人那里高价购买二等西北藩战马。
因为战马紧缺,北宋所谓的骑兵也不是人人有马骑。河北,陕西的一线部队,战马也只能保证6成到7成的骑兵有马可骑,其他地方的北宋骑兵有三成战马就已经是精锐了。北宋末年救援太原时,甚至出现了三千骑兵,只有300人有战马的窘况。马少人多,老赵家也没办法,只能采取用比武的方式决定战马的归属。北宋河北一线部队分配战马的标准是在马上硬拉一石弓,这个标准并不低,北宋禁卫军上四军选拔诸班直的标准也是如此。如果骑兵达不到这个标准,那么他们就要优先练习弩箭或者长枪功夫,等合格后才有马骑。这个政策还得到了宋神宗的政治背书,他特别下令购买的战马要优先分配给军中武艺高强的好汉,如果出现逃兵,那么逃兵留下的战马也要分配给功夫高手。
北宋的战马数量少,优质的也不多,北宋战马的高度大多在四尺一寸和四尺七寸,也就是1.27米到1.46米之间。北宋如此,南宋更惨,南宋战马数量最少时甚至只有13000匹(数字存疑)。也因为军中战马少,所以在两宋军中谁要是有个子高速度快的宝马良驹,那么十有八九他不是关系特别牛的高官子弟,那么就是军中数一数二的猛人战将。
《水浒传》描写的功夫和比武场景很多都可以在两宋找到原型,因此马军将领功夫高,也很可能是和两宋的历史背景有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