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话数学》
梁进
在世人眼中,数学与诗歌大多是无法产生交集的平行线,但其实,数学和诗歌其实是高维联通的,它们都要求抽象、创新和想象。
在茫茫诗海之中,你是否看到那些跳动着数学之美的浪花呢?比如,清代才子纪晓岚的《钓鱼绝句》:
一篙一橹一渔舟,一丈长杆一寸钩。
一拍一呼复一笑,一人独占一江秋。
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在一个秋日出游,想难为跟班的纪晓岚一下,就随手指向远处的一个钓鱼翁,要纪晓岚写一首镶嵌十个“一”字的绝句。纪晓岚略加沉思,就吟出这首描绘秋钓的《钓鱼绝句》。乾隆皇帝不禁拍案叫绝,亲自酌酒赏给纪晓岚。
这首绝句和数学有什么关系呢?
除了常人能看到的每句都有“一”字外,这“一”和“一”的用法还大有玄机,彼此不同呢!第一句中的“一”是可数物件的量词,为准确应用;第二句中的“一”是量度的量词,为近似应用;第三句中的“一”是动作量词,为借延应用;第四句中的“一”是虚幻量词,为抽象应用。四种用法把描景层层推进,从用物到人物,从静态到动态,由个体再到整个大环境,尤其是最后一句,一下子把整首诗的意境提升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怎么样?一幅由点到面的自然画卷是不是呈现眼前了!
再比如,元代著名戏曲家、作家、散曲家、杂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你能发现其中的数学之美吗?远处潺潺的流水(流体)以及跨过流水通向人家(集合)的小桥(连线)是背景,孤单直立的老树(垂线)只有弯缠的枯藤(曲线)和不会飞的昏鸦(点)为伴,而“人家”却不属于诗人,整个画面尽显苍凉;通往过去通向无穷远的古道(直线)上,西风(流体)和瘦马(动点)这些虽然能动却弱而难御的事物都无法带领诗人行走远方;再加一句没落的夕阳(球),最终点题:断肠人困在此地,而这里只是天涯(无穷平面)上的一点。诗人通过极简的几何意象将没落与失意描绘得淋漓尽致!
下面这两首诗你又能从中发现什么数学要素呢?
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把酒吃;
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Now I,even I, would celebrate
In rhymes inapt,the great
immortal Syracusan,ricaled nevermore.
Who in his wondrous lore,
Passed on before,
Left men his guidance
How to circles mensurate.
答案是这两首诗都和圆周率有关,你猜到了吗?
上面的诗歌解读,来自同济大学梁进教授的新著《诗话数学》。梁教授既是数学家,而且从小爱读诗、好写诗,乐享诗,常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赏诗,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与心得。在这次《诗话数学》的新书发布会上,她将带领我们逃离钢筋水泥,享受那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委婉与含蓄,并和我们一同置身数学思维,寻找自然之律,领略数学之美。
书名:《诗话数学》
作者:梁进 著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8月
数学和诗歌各有各的天地,但它们都要求抽象、创新和想象,因而诗歌与数学是高维联通的。作者爱读诗、好写诗,乐享诗,常常用数学的眼光去赏诗,有不少独到的见解与心得。在本书中,她将带领读者用数学思维和方法重新认识诗歌,发现诗歌的别样美丽;与此同时,从诗歌的角度欣赏数学,给人以丰富的数学形象和知识启迪,激发读者对数学的兴趣。
数学除了与诗歌的特点有所共鸣之外,其自身所包含的“妙趣横生的数字”,“富有思辨性的逻辑推理”,“千变万化的几何状态”,“无限延伸的空间时间”,乃至“寓意深远的数学理念及思维”,都是诗歌中常常出现的元素与话题。在这里,你不仅可以感受那份“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委婉与含蓄,还可感悟那种“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的隽永与豁达。数字、概率、函数、极限、时空等多个数学元素与理念不断跳跃于纸间,妙趣、思辨与通达之美悠然流入心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