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教师殷嘉滢执教数学课现场
11月12日下午,上海市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来沪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几位英国教师,此行的目的就是来了解上海的数学教育。
走进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二年级的教室,一片片柠檬黄铺面而来,在11月份的深秋天气,传递出一份属于夏天的活泼泼的气息。柠檬黄来自孩子们的校服背心,也来自教室里错落有致排布的课桌。这间宽敞洁净的教室一共摆放了8张桌子,7张属于孩子们,右后方的一张则围坐着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几位英方教师。课桌从形状、颜色到造型都很像柠檬,只不过划分柠檬的不是丝丝络络,而是一个个梯形,共同拼成合作学习的“柠檬课桌”。今天数学课的主题是“2、4、8的乘法之间的关系”“3、6、9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执教的殷嘉滢老师利用相同长度但不同格子数量的条片,巧妙地导入2、4、8之间的乘法关系。不同颜色的格子构成一个“格子群”,若干格子群相连接拼成相同长度的条片。有了颜色鲜明、具体可感的格子作为学具,又有教师层层深入的引导,学生们很快就在轻松的氛围中领悟到了2(个数)*4(绿格子)=4(个数)*2(红格子)=8(个数)*1(黄格子)。随后,课堂进入合作探究的“跳格子游戏”环节。学生们每6人一组,每2人配对开始在iPad上忙活了起来。每3格一跳、每6格一跳、每9格一跳,一组组、一对对跳得不亦乐乎。有的组发现3格跳和6格跳有重合,有的组发现3格跳、6格跳、9格跳都会跳到数轴上的18处。
英国教师观摩,与中国师生互动
此时,旁听的英方教师们早已按捺不住,纷纷走到各张桌子旁边,俯身观察孩子们的小组活动,轻声提出问题,并不时发出赞叹之声。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始于2014年,上海学子在经合组织的PISA项目中的优秀成绩,引起国际瞩目。英国设立专项资金,在中小学推广“上海掌握教学模式”,覆盖了5000所英国当地学校。通过该项目,已吸引多批英国数学教师前来交流。其中,英国教师们最关注的两个点就是如何营造活跃、有吸引力、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以及如何以教师的集体备课、观课和评课的机制,打造这样的主动学习课堂。据悉,洋泾-菊园实验学校是首批参加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总共四次接待了来访英方教师。学校数学组建立了成熟的教研机制,从独立学习(听课、阅读、实践、反思)—备课组交流(基于问题的交流、反思、学习)—教研组主题研讨,教师们逐渐从个人的积累、思考阶段过渡到越来越大群体之间的探讨和分享。洋泾-菊园实验学校的这节数学课不仅呈现了学生合作学习的魔力:生动、活跃、投入的课堂,更有力地展示了课堂背后教研组主动学习带来的集体智慧。
中英教师一起交流研讨
在英国教师看来,从中可梳理出一个教师版的主动学习的经典策略——思考—配对—分享(Think-Pair-Share)的清晰过程。正是因为有了教师的主动学习,才会呈现出洋泾-菊园实验学校这样的学生主动学习、气氛活跃的课堂,不但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强化了对他们高阶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课堂正契合了柠檬黄传递的第一印象:活泼。11月11日,来自英国的107位中小学数学教师在上海师范大学开启了2019-2020中英数学教师交流项目的学习、分享之旅。11月12日是本此交流活动的第二站。英方教师们在课后的教学研讨会上,由衷表达了对洋泾-菊园实验学校以教师的集体智慧打造主动学习课堂的赞赏。而上海教师则通过交流,了解了英国数学教育的特色亮点。据悉,此后两周,英国教师们还将走进上海市更多的中小学数学课堂,全方位开展教学交流活动。明年2月底,上海还将陆续派出70名小学数学教师及24名中学数学教师赴英格兰中小学开展为期2周的数学教学实践与交流活动。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