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人最渴望的是冬暖夏凉,可上海的夏季往往酷暑日长达数十天, 偏偏有些人最喜欢夏天,向往由蝉鸣、蒲扇、凉席特别是冷饮组成的避暑风情。数数从我小时候到现在,光是在夏天喝饮料吃冰这件事上,发生的变化可谓惊人。
我外婆擅长治家,夏天除了餐桌上的菜肴清爽适口之外,她会做冰冰凉的薄荷琼脂甜汤,午睡醒来喝一碗,暑气顿消,妈妈从外婆那里学到这一手。上世纪50年代上海人吃得起现成冷饮的还很少,凉开水寡淡无味,酷暑时,妈妈会像变戏法一样做这道冰饮让小孩高兴。
干琼脂
妈妈从饼干箱里取出白色透明粉丝状的干琼脂,水中浸软后入锅煮汤,不断搅,变成淡青紫色的薄羹,倒入浅口盘用电风扇吹凉,以便凝固后小刀划块。中药房买来干薄荷泡水出味,在一个最大的汤碗里放入很多糖,倒一点醋,用薄荷水搅拌,再放入冰块,接着倒入一堆半透明的琼脂小块,吩咐姐姐赶紧盛到小碗里给弟妹们吃。哇,酸甜酸甜,冰咧咧的比平时喝的绿豆百合汤奇妙多啦。
六七十年代我在弄堂里玩,很羡慕小伙伴父母在工厂上班,因为他们天天傍晚等在家门口,能喝到父母下班带回来的冰冻酸梅汤或者盐汽水。我二姐是中学生,一天她兴奋跑回家说,在化学课上学到了怎么做盐汽水。只见她用干净的玻璃瓶盛大半瓶凉开水,倒入药房买来小苏打,加入盐和糖,盖紧了盖子,使劲地上下摇动,不久白开水中有很多气泡了,紧张地“砰”一下开盖。姐给我喝自制盐汽水,有点甜有点咸,很少冲鼻的汽水味,温吞吞的感觉,比工厂里盐汽水还差很多。
盐汽水
那时幼儿园午睡后会发棒冰给小朋友防暑降温。大家围坐着你看我我看你,高兴地舔光明牌赤豆棒冰、绿豆棒冰,看谁舔得光滑吃得慢。如果运气好,可以遇到机器出故障后造成整整一根赤豆的棒冰,但机会极少。家里集体吃冷饮,没有冰箱不能储存,先数好人头,带一块干毛巾到对面喜临门食品店买回来分食。父母给的零用钱留着买喜欢的可可雪糕、娃娃雪糕。冰砖是冷饮里的贵族,有大中小之分,简装小冰砖外面就一张油纸包着,长方形,卖0.19元。长玻璃杯中倒大半杯正广和汽水,放三分之一块简砖,冰砖在苏打汽中滋滋响,变成了冰激凌沙士,喝时满口奶味,高级感暴增。
中冰砖
80年代改革开放了,同事带我们去西餐馆开洋荤,菜点好,他说今天大家尝一尝新式饮料,叫百事可乐。可是当深色含汽饮料徐徐入口,舌尖上麻辣苦,我环顾四周问了声,确定这不是咳嗽药水吗?之后喝可乐成了时髦人的标配,冰镇可乐大行其道。
八九十年代,咖啡馆、甜品店只在外国电影、港台片中见过,洋气舒适,无比向往。等到上海马路上陆续出现咖啡馆,年轻人趋之若鹜。我最喜欢去桃江路转角的香樟园,点桂圆奶茶和赤豆冰沙大快朵颐。因为少年时大爱赤豆刨冰,三八饭店里厚重带柄的格子玻璃杯里小半杯煮烂的赤豆,旁边的机器轰隆隆转,刨削一块硕大的冰,服务员用手抄起一大团冰沙扔进杯口,小姑娘洋铁皮调羹舀呀捞呀,透心冰凉蜜蜜甜至今难忘。
赤豆冰沙
七十年简直弹指一挥间,其实到90年代家家户户都有了冰箱,冷冻、冷藏格内整年都可储存进口的、国产的冷饮,很多胃弱怕胖的人不敢贪凉贪甜。而如今,奶茶、咖啡文化不断更新升级,喜欢DIY的女孩用料理机自己做漂亮的冰品招待宾客,商场内、书店里,小巷、亭子各种时尚概念网红店,盛夏时节,甜蜜的恋人头碰头共品一杯美艳冷饮,成了橱窗内、大街上最清凉动人的风景。
怀旧也是件时髦的事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