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王彦
一度,喜剧节目就像嚼烂的馍,从全国近40档节目到人人舍弃,改变只在半年间。可忽然间,这款节目又有了成为香饽饽的趋势,日前,一些地方卫视纷纷宣布新推喜剧综艺,荧屏喜剧综艺混战眼看就要重新热闹起来。
新来者的心态不难揣摩。千军万马退去的2年里,总有黑马跑到收视榜头名,环顾四周,怎可不见对手? 于是,郭德纲、小沈阳、沈腾、贾玲……一长串喜剧人的名字正以重新排列组合的方式霸占荧屏,各家卫视试图复制意外崛起的经验。然而,喜剧的特殊功能决定了,这是门极容易让人疲劳的文艺样式。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海量段子让人应接不暇,逗你笑这件事,经验有时也是“犯错”。这种错,新近入局的几档节目最忌讳。要想继续领跑,唯有先解开长久以来的“伪命题”。
真的“无套路”?只叹走过的人还不够多
世上本无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网络环境下,这话迟早成为喜剧综艺的“宝典”之一。成名已久的名家大腕也好,深藏民间的“素人”也罢,类似脸孔在网上过度刷,总有透支笑点的一天,就像复旦大学副教授蒋昌建所说“套路依旧有”。
当初,《欢乐喜剧人》 第一季面世时,开心麻花团队的作品展示了小品电影化的格局,观众们头一回瞧见“小品”不小,原来特技、声效也是加分选项。《笑傲江湖》 第二季引入“黑光剧”时,大家惊诧于黑衣、荧光营造的反差视效。正如施嘉宁、朱慧两位导演所言,在近3年不断试错的路上,出奇制胜、拒绝套路,是他们恪守始终的原则。
但互联网的传播环境几何式加速“笑果”衰减,从前春晚那些“一年笑一次,一笑笑一年”的段子一去不返。当灵感这东西可遇不可求,套路就成了谁都绕不开的路。哪怕好评如潮,但是节目第一季未过半,“小电影”不仅仅是沈腾一家的追求。尽管登上收视榜首,“黑光剧”在走到第三季后也再难称作惊奇。
时下,有更多的卫视加入了荧屏喜剧综艺战局,境况不会变得乐观,因为喜剧明星不过是有限的几十位,重复自己是他们最大的套路;而民间高手虽能偶尔出其不意,但一招鲜仍是“素人”甩不脱的套路。
有人统计,过去3年,仅沪上荧屏的一档喜剧综艺节目,就抛出了600个段子,但真正的难在于———天南海北甚至走出国门找高手之后,从头到脚外加道具地调用一切可搞笑的元素过后,还能否绕开套路?
方言成天堑?昨天的段子挠不了今天的痒
一直以来,方言是阻隔喜剧传播的天堑,这概念根深蒂固,甚至还有“喜剧不过江”一说,即长江为界,南北方言在喜剧界各自圈地。
上海戏剧学院吴保和教授提到,“方言成天堑”,这种偏见应该打破。可目前看来,各路尝试胜败各半。某档著名喜剧综艺节目算是有心把眼光投向南方,随着第三季里越来越多的海外力量涌现,导演组意图明显———打破语言桎梏。可也有人提出,某苏州小伙凭魔术结合肢体,“笑果”有,但金句无;登台的俄罗斯小伙虽能证明东北口音不是喜剧的必然,可他同样没法证实,若褪去老外学中文这个天然萌点,还有多少人能笑出声来。
转战明星舞台,南方笑星更无优势可言。有网友直言,“怎么还在说姚慕双、周柏春的台词? 昨天的段子怎能挠今天的痒”。
雅俗难共赏?不是做不到只是站不高
曾有人说,雅俗共赏只是个愿景,要把不同文化背景、教育背景的受众笼络到同一审美平台,几无可能。
但蒋昌建说:“不是做不到,而是站得还不够高。”他以钱锺书先生举例:“《围城》里字字书面语,却透着幽默感。国外也有相似的,王尔德之所以被叫做‘毒舌’,那些对人性鞭辟入里的词句是他最明显标签———‘没有人富有到可以赎回自己的过去’;‘心是用来碎的’;‘我喜欢自言自语,因为这样节约时间,而且不会有人跟我争论’……哪句都用词规整,哪句都有着成为段子的潜力。”
有档喜剧综艺有句特别暖人心的广告词:“生活百般滋味,人生需要笑对”。为什么笑会成为今天的刚需? 只因当代人在压力中前行,需要精神的按摩、人心的抚慰。从这一层面看,俗气的段子或能博君一笑,但按摩人心,无从谈起。有人说,喜剧混战已兵临城下,逗你笑这件事,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