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卓明(右二)在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守护小患儿的生命。尔萱摄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3月8日“妇女节”当天,本报独家报道《上海女医生数量首超男医生》后,反响热烈。有人问,未来给我们开刀的女医生会越来越多么?有人关心女医生在各大医院的科室分布;有的企业看到报道写女医生压力大、职业病多,表示很想为女医生做些什么;有医学院的男生给记者留言说女医生在临床上的确出色,“已经见识过女医生的出色”;还有的女医学生针对该报道中谈到的女医生较少进入外科表示“不服”。上海的三甲医院林立,女医生在这些大型医院里的分布、表现、真实状态到底是怎样的? 记者进行了跟踪调查。
女医生在更多科室发挥作用
医院里女医生超过男医生是肯定的! 接到记者的采访电话,很多女医生做出这样的第一反应。记者了解到,在沪注册女医生已经不仅是总量上超过男医生,在三甲综合医院里,不少都是女医生“超半数”状态。
以新华医院为例,这是上海门急诊量最高的三甲综合医院,目前女医生和男医生的比例就是630:558,女医生已经全面超过男医生。女医生中,45%在内科,15.3%在外科,6.1%在妇科和产科,17.9%在儿科,3.4%在行政,2.7%在科研部门,9.6%在医技科室。
这份数据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女医生普遍分布在内科、妇儿科,外科少,但有意思的是,外科“女超人”真不少!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普外科医生褚珺从医21年,目前是该院普外科里唯一的女医生。她曾参与连体儿分离等多种高难度手术,多年前,当她发现车祸外伤、先天性心脏病等患儿手术后留下疤痕,严重影响到生长发育,她开始转攻儿童整形外科,进入小儿高难度手术合并整形修复的交叉领域。此举不仅解除了很多家庭此前“求医无门”的痛苦,也开辟出她在外科的一条新道路。
儿中心的胸外科还有一根“独苗”———女医生严勤。曾几何时,人类的心脏一直是外科医生的“禁地”,医学进步后,外科医生开始修补人类心脏,但如今能闯入这片“禁地”的女性依然是少数派。在男性为主的胸外科手术室,严勤干得并不逊色,她30多岁时获得“Fontan奖金”,该奖金旨在为外科领域具有领袖气质的医生提供去欧洲深造的奖学金,严勤是获得该奖金的亚洲第一女性。
在广阔的外科领域,女性的脚步走得宽广,更刷新了传统认识。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青年女医生朱文静,2012年经过硕士、博士、住院医师基地规范化培训轮转等严格的上海新医生培训后,坚定选择了该院的泌尿外科。目前,朱文静是该科室唯一的女医生,在手术室、实验室、病房、门诊连轴转,她忙得很有劲头。“现在女性泌尿系统疾病也很多,如果都是男医生,女病人的尴尬怎么办?”她这样对记者说。是呀,即便医学面前不分性别,但病人的心理何尝不是医生应该考虑的。
小巧有力的手,伸进小儿胸腔按摩心脏
在医生群体中,女医生的性别特色在各类科室中确实在发挥着独特作用。
杜溢是新华医院麻醉科医生,从医15年,专注于小儿麻醉。手术室里,她面对的是体重仅仅只有一二公斤的袖珍婴儿,他们刚刚脱离母体,就因为身体上的种种问题再度回到手术台,杜溢的麻醉工作说得直白些就是为外科医生的手术“保驾护航”。
“手术技术在外科医生手里,但手术能不能进行,如何维持孩子的体温、血压、呼吸,这条命全在我们手里。”这个“麻医”直言,压力很大,她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要给两三公斤的小孩做手术,术中得时时关注孩子的血压,但小胳膊那么细,血压袖带根本绑不上,血压测不出,唯有进行动脉穿刺后连上特制的传感器才能观察孩子的血压情况。动脉穿刺带来另一个问题,婴儿动脉很细,这意味着第一次穿坏了,下一针就没地方下手了……面对娇嫩的婴儿,手术中有很多“只此一次,不允许差错”的高压情况。
杜溢是手术室里的“幕后英雄”,她所在的麻醉科,半数“幕后英雄”是女麻醉医生。她说,在新华医院,小儿麻醉的好几代“当家人”都是女性。尽管这是一个“高压工种”,但她分析,女性细心、善观察、与外科医生协调配合力强,这是女医生在麻醉科发挥很大作用的关键。
在重症医学领域,女性占据的天地也越来越大。徐卓明是儿童医学中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的医生。在这家医院,小儿危重心胸外科手术的死亡率已低于3%,这是国际水平。在这3%不到的数字里,90%的死亡发生在重症监护室,而不是在手术室。这是因为人工心肺机的引入,手术室的死亡率已经降到很低,而患者在经历了心脏手术后,这个心脏今后能否承受机体的正常运转,仅此一项,就让监护室的挑战变得很大。
在徐卓明所在的重症监护室,抢救车一直处于使用状态。“对我们来说,及时抢救回来,孩子预后好;如果不及时抢救,可能有后遗症,也可能一条命没了。”徐卓明说,这种状态就需要那种警报一响,灯光一亮,就“啪———”进入高度亢奋状态的人,因为这里与战场无异。这个战场上,90%是女医生和女护士。徐卓明说,这里需要非常理性又对细节非常敏感的人,这是部分女性具有的优势。这样的人才能发现病程的细微变化,并能及时做出反应。
徐卓明作为外科出身的女医生,在危急抢救时,她需要直接把手伸进婴儿胸腔按摩心脏。“婴儿的胸腔有多小,此时只有女性小巧的手,才能伸进去。”徐卓明自豪地说,这大概是女性的另一优势。
性别在淡化,压力更多来自精神层面
以前人们说女医生体力不如男医生,记者调查发现,在一层层自然淘汰过程中走到中高等水平的女医生精力堪称旺盛。
岳阳医院普外科女医生沙盈盈,从医12年,经常晚上急诊出诊,很可能就是一夜开刀到天明,第二天接着门诊、手术,24小时不睡觉,接受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验。
高强度怎么锻炼体力?48岁的徐卓明在多年前就开始下班后去健身,请了私人教练。她说,之所以下班后无比疲惫了还要坚持锻炼,就是因为曾经在一次抢救中,病人来了,她自己先体力不支倒下了。
在更多女医生看来,目前性别壁垒在医院或者说整个医学界在淡化,只能说性别特点在不同科室发挥优势,而不存在什么性别不适合什么科室。
“比如,我们胸外科需要‘心灵,手巧,,这不分性别。”严勤说,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包括手术时间大大缩短、机器人手术引入等,对于医生的体力、年龄要求在降低,对医生来说,更多考验的是精神和高风险学科的压力。
严勤坦言,最近,科室正打算留下的一个刚毕业的女医生,悟性、成绩都很好,但父母、老公都不舍得,这个好苗子还是告别了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