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追《清平乐》的小伙伴们,你首否还在为追不到帝后CP气到吐血?你是否为朝堂吵架的大臣感到疲惫?
那你不妨换一个视角,艺绽君觉得这部剧最无可争议的,就是制作精良的服化道。尤其是服饰相当考究,很多造型几乎完美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人物,绝对值得欣赏一番,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充满人文气息的朝代。
在诗词、书画、建筑、服饰、音乐等各个方面都有独特的审美哲学,所谓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宋朝的绝代风华,离不开精致的服饰。
快来感受一下北宋的“时尚单品”有多潮吧!
通天冠服
通天冠服是皇帝的朝服,重大典礼要穿的服饰。
头上戴的这个呢,就叫做通天冠。冠上有24道卷梁,高一尺,加金博山,附蝉十二,用一支玉犀簪导着。
《后汉书.舆服志下》记载:“通天冠,高九寸,正竖,顶少邪(斜)却,乃直下为铁卷梁,前有山、展筒、为述,乘舆所常服”,通天冠从秦代起,即为帝王礼仪场合所专用,一直延续至明代,直到清代废止。
衣服的标配是绛色纱袍,红色里衬,领、袖、襟、裾都要缘黑边。
脖子上要挂一个方心曲领。
《宋宣祖坐像》与王凯通天冠服扮相
大臣们的朝服则是梁冠朝服。包括梁冠、赤红罗衣、白纱中单、赤红罗裳、青色衣缘、赤红罗蔽屣。
方心曲领
方心曲领是宋代朝服最显著的特点。无论是皇帝、大臣的朝服都要戴上这个配饰。
宋朝的方心曲领是一种用白罗制作而成的项饰,形状为上圆下方,体现了天圆地方的世界观。实际功能是防止衣领雍起,起压贴作用。
根据《礼记集说》记载:“今朝有方心曲领,以白罗为之,方二寸许,缀于圆领之上,以系于颈后结之也。”说明宋代方心曲领质地是白罗的,曲领并非套在脖子上的封闭圆圈,而是用带子系在后颈处的。
蝴蝶结莫名有些可爱
方心曲领起于隋唐,几经失落又数度复兴,最后被明嘉靖帝废止。
不过,中华服饰深深影响了周边国家和民族,韩国就引入了方心曲领,直到今天,韩国祭祀礼服上仍使用方心曲领。
长翅帽
长翅帽想必大家已经很熟悉了吧?
这款单品由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发明,当时他为了防止大臣们交头接耳,就想出了这个法子。
长翅足足和龙椅一般长了
王凯饰演的宋仁宗还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宋仁宗坐像轴》中的服饰。
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一顶帽子两边铁翅各穿出一尺多(以后越来越长),两边展开有七八十厘米。
这帽子放在当下似乎也很合适,避免大家近距离接触,是“防疫”好帮手没错了。
俩人中间肯定超过一米了,安全距离
不过因为这个帽子让大家实在不方便近距离活动,因此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大家才戴上,一般场合是不戴的。
履袍还有白红之分,红色相较于白色更为正式,这在剧中也有所体现。
衫袍
宋代男子服饰,以圆领袍衫为主,百官公服也这样,除祭祀、朝会之外,都穿衫袍。剧中帝王和官员的袍色很多,帝王的常服有赭黄、淡黄和红色三种。
宋代大臣的公服,一般是圆领宽袖长袍,头戴方顶直角幞头,身着盘领大袖袍,手执笏。
此外还会根据颜色划分等级:三品以上用紫,五品以上用朱,七品以上绿色,九品以上青色。大臣们虽然只是背景板,但在《清平乐》中会严格按照史书记载和画像留影还原。
对襟大袖衫
说起大袖衫,不得不提及唐朝名画《簪花仕女图》,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美人着踝肩长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纱罗衫。这款从唐朝开创的大袖衫一直沿用至明末,最显著的特点以纱罗做衣料,袖宽4尺以上,配霞帔,也叫大袖,大衫。
《簪花仕女图》局部
宋朝女子的服饰多沿袭了唐朝。不过,宋代妇女虽也有穿纱罗之衫,但在穿法上与晚唐、五代不同,宋代社会风尚收敛,衣冠服饰趋向拘谨与保守,不像唐朝那样袒胸露脯,因此多加有衬衣。
有时干脆在衫子里面,缀上一层衬里,做成夹衫的形式。正如后来南宋词人李清照词所说的:“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
袆(huī)衣
宋代皇后的朝服和头冠也别具一格。
袆衣是皇后受到皇帝册封或祭祀大典等大型事务时的礼服,用深青色衣料织成,织以翟鸟花纹,相当于如今的高级定制啦~
曹皇后的朝服几乎完美复刻了宋仁宗后坐像
凤冠
《宋史·舆服志》记录了皇后凤冠的形制:“其龙凤花冠钗,大小花二十四株,应乘與冠梁之数,博鬓,冠饰同皇太后,皇后服之。”
太后的造型还原了宋代后妃凤冠霞帔礼服形象
剧中太后的服饰妆造参考宋朝昭宪太后(赵匡胤母亲)画像。脖子上的红色珠宝应该是珊瑚,剧组用了不少红珠子与画像交相辉映。
剧中曹皇后的凤冠,有基础花株点缀,还有镂空的龙凤点缀。这样一顶凤冠,单单是珍珠就要用到三千余颗。还要配上下垂过耳鬓、饰有翠叶的两博鬓,凸显皇后身份的尊贵。
宋寧宗后坐像与剧中曹皇后的装扮
珠翠面花
这是皇后贴在脸部的饰物,大珍珠贴于额部;二件贴于两靥,各嵌一颗大珠,二件分别贴在左右眉梢末端靠近发际处;除了珍珠外,金箔、云母等材料也很流行,普通老百姓也会用榆钱当作花钿使用......
宋朝女子在妆容上的别具匠心绝对不输当下。
珠排环是皇后的耳饰,皁罗额子就是俗称抹额,戴在额部,图片中凤冠底部露出的珍珠,就是皁罗额子。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