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2020年第1期杂志编审的最后阶段,举国上下正在打一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这是一场遭遇战、全民战、全球战,也是一场信息战、情报战。
“疫情是魔鬼,我们不能让魔鬼藏匿。”不让魔鬼藏匿,依靠科学,也依靠信息的公开与共享。人类始终面临着疾病的威胁,包括永远不可避免、几乎不可预测的流行病暴发。对于威胁公共卫生安全的疫情,最重要的防控手段就是早发现、早预警、早控制。疫情防控离不开大量的信息与情报收集、分析和传递工作,既有传统的科技情报(如关于病毒等科研论文的检索、发表),也有复杂的网络舆情采集、分析与应对,而防控决策更需要全面的信息情报支持。
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以来,人类已经拥有越来越先进的技术和方法来发现疫情,预测暴发,监测舆情,并进行预警防控。在2003年“非典”(SARS)疫情阻击战中,我们杂志的前主编缪其浩老师就专门撰文介绍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全球疫情暴发预警网。为了尽早发现全球流行疾病的暴发,早在1997年世卫组织就与加拿大政府共建了一个“全球公共健康情报网(Global Public Health Intelligence Network,GPHIN)”,利用因特网和文本挖掘等信息技术和方法有效地跟踪监测全球各种可能表明暴发疫情的“非官方”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对遏制疫病的流行,减少损失作出了贡献。这个情报网早在2002年11月就发出了中国南方发现“不明肺病”的预警报告,比中国官方通报世卫组织早了数月。世卫组织从2000年开始还建立了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Global Outbreak Alert and Response Network,GOARN)这一技术合作机制,集中人力和技术资源以便快速鉴别、确认和应对国际上重要疾病的暴发。该网络汇集了全球流行病监测和应对工作的技术机构、组织和网络的技术和业务资源,以便使国际社会始终警惕疾病暴发的威胁并随时准备为应对疫情而开展协作。这20多年来,WHO的这两个网络都还在不断发展完善,GPHIN已经能通过9种语言监测全球公众可获得的网络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发展更是让这样的情报监测网络如虎添翼。最近有国外网络报道,加拿大多伦多的人工智能创业公司 BlueDot 早在2019年12月31日就向客户发出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警报,远早于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的通知。BlueDot开发的AI驱动的健康监控平台分析了数十亿个数据点,利用这些大数据来跟踪和预测世界上最危险的传染病的蔓延。BlueDot在官网上宣称,该公司的AI产品还成功在佛罗里达州暴发塞卡病毒前6个月就发出了警报。这次BlueDot还准确预测了武汉病毒在初次出现后几天内将传播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地方——曼谷、首尔、中国台北和东京。
根据《经济观察报》记者在2020年1月31日专访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的报道,SARS之后,我国也建立了一套网络直报系统——横向覆盖全国,纵向“到乡镇卫生院的电脑里都可以看到这个网络系统”,只要发现传染性病例,尤其是不明原因肺炎,医院都要直接在这套系统上报告病例,包括中国疾控中心在内的各级疾控部门都能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可见,我国已有国家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系统,这是官方的信息工作,是疫情防控决策不可或缺的情报支持。类似GPHIN、BlueDot所搜集的“非官方”疫情信息同样非常重要,约有60%甚至更多的疫情的初期暴发是通过跟踪监测全球各种可能表明疫情暴发的各类信息得到警示的,但是我们似乎还没有看到我们自己建立的国家级公共卫生舆情监测系统,也许正是由于缺乏关于疫情的“非官方”信息持续有力的支持,防控决策和成效就会有遗憾和不足。
从某种角度看,2019年底至今的疫情阻击战中暴露的许多问题都是由于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而情报的本质是消除不利于己方的信息不对称乃至建立有利于己方的信息不对称。在这场只能赢不能输的大战役之后,我们一定要从战略高度加强应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的情报能力建设。因为,我们随时会面临下一次挑战。
来源:竞争情报杂志
作者:陈超(上海图书馆馆长)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