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天,1800多个小时的等待,从凛冽寒冬到春暖花开,从“武汉加油”到“武汉你好”,被新冠肺炎疫情按下“暂停键”的武汉,8日零时正式解除离汉离鄂管控,逐渐重启。对那些滞留在武汉的外地人来说,解封意味着终于可以回归正常的生活,在武汉当地人眼里,解封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本版选取的这四篇文章,真实记录了他们在解封前后的心路历程。
来时正是寒冬,归去已是暖春
@笑笑鱼
这小家伙,去姥姥家时还不会爬,回到武汉时已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
武汉解封的第三天,二爹和花婶回到老家。出了站,堂弟大武早已迎在那里,叫了一声“妈”,声音不由哽咽了。这个三十多岁的老男孩,哭了。
花婶是去年冬至去的武汉,小儿媳妇生了,她去伺候月子。这些年,花婶在家附近的小吃店做洗碗工,二爹在外省做工,靠着勤俭持家,又赶上老房子拆迁,他们倾其所有,给两个儿子在老家和省城各买了一套房子。大武读书不多,在老家找了份工作,三十多岁了还“赖”在父母身边,也没有女朋友。小武在武汉读大学,毕业后就留在了武汉,结婚生子,一路下来,却也平安顺遂。
按计划,二爹小年前一天从外省直接去了武汉,大武订了腊月二十九的车票,一家人在省城过个团圆年。正月初六,二爹继续外出,花婶和大武回老家,小武则送媳妇和孩子回娘家住一段时间。
封城让一家人分离两地。大年三十,花婶挂念着大武,一个人在家,孤零零的。她让大武去亲戚家,大伯、姨妈、舅舅都打电话让他去。大武统统谢绝。她理解老大,再好的亲戚家也是别人家。又后悔,来武汉时不该把置办的年货全带走,哪怕留一截香肠给老大,也是个年味啊。其实他们在武汉的团年饭吃得也不安生。房子离马路近,时不时能听到外面传来救护车疾驶而过的声音,让人心惊肉跳的。想着就在“封城”前几天,她还和儿媳抱着宝宝去打疫苗,都没有戴口罩,越想越后怕。
花婶每天早起第一件事,是看老家政府公布疫情的微信公众号。确诊病例的数字不断攀升,从个位数,到十位数,再到百位数,巴掌大的小城,眼看就要突破两百。不看惦记着,看了更惦记。从和大武的通话里,她知道老家也封城了,只有超市和药店开着门,小区管制越来越严,出入要通行证……身边的小道消息也很多,有的真,有的假,有的真假难辨。怎一个“怕”字了得?
终于,疫情渐渐稳住了。全国那么多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那么多志愿者在为他们奔波服务,社区服务也越来越到位,有什么怕的呢?花婶心里的石头也慢慢落了地,不再半夜半夜睡不着,和大武视频时,也放心多了。被她从小宠溺到大的大武,除了工作和玩游戏,平时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巨婴,现在也在摸索着做饭,虽然菜烧得隔着手机屏幕似乎都能闻到一股浓浓的糊味,但她仍给儿子一个大大的赞。
开始是小武负责出门采买,疫情控制住后,花婶坐不住了,社区送货到小区,她就下去,就是不买看看也是好的。有一次她忘记“别”普通话了,家乡话脱口而出,排在她后面的大嫂问:“你是X X地的吧?”她以为他乡遇老乡了,激动得都想回身给人家一个热情的拥抱。大嫂说,我家儿媳妇是你们那儿的,今年回去过年,被留住了。
大嫂说起跟着爸妈走姥姥家的孙子就眼泪哗哗的,花婶想起大儿子也是眼圈泛红,两人越聊越投机,加了微信,没事交流下厨艺,分享下各自小孙子的视频,不要太幸福哟。花婶以前对武汉人印象不好,说话像炒豆子,火焦焦的,尤其汉骂,真受不了。这段特殊的日子,她却感觉到,武汉人其实挺好的,和她一样,火爆的外表下也有一颗温柔的心。她喜欢上了这座城,这里有她的亲人,有她新交的朋友,还有那么多让她感动的人和事。
离开武汉前,小武给爸妈买了两套春装。来时,正是寒冬,归去时,已是春天。脱去厚厚的冬衣,换上轻薄的春衫,人的心情也如春风般轻快起来。
进门时,花婶收到武汉大嫂发来的一条视频,视频里,她的小孙子正在蹒跚学步。这小家伙,去姥姥家时还不会爬,回到武汉时已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武汉大嫂笑得很开心:“你们家乡的水真好啊,把我孙子养得白胖白胖的。”
花婶收起手机,一眼望见了阳台上的花儿。这是去年她走之前栽下的,一株细小的玫瑰,枝头上打了好几个骨朵,有一朵,已经绽开了,凑近了嗅,有淡淡的清香。
窗外,阳光明媚,春光正好。
突然停摆的大钟拧上了发条
@柚子茶
4月8日凌晨那天长江两岸的灯光秀、江汉关大楼的钟声,过了零点首趟从武昌站发往广州的火车,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的新闻焦点。我的朋友圈里也不乏本地朋友的各种欢呼声音,对于我这些朋友来说,是忍受各种生活不便,担惊受怕而封闭了76天;对于我这样次生灾害的家庭来说,是更加难以忘怀的76天,因为在这期间我经历了失去妈妈的痛苦。
早在4月4日全国哀悼日那天,我家小区就能出门了。那天是我和我爸在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出小区重见天日,特地过江去了汉口江滩,和当天许多无疫情小区的武汉人一样出来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悼念与感叹。
我家小区群和我“潜伏”的隔壁小区群,依旧是每天团购买买买,没有就医需求的中老年几乎不出小区,就院子里遛遛弯。武汉的各大型连锁超市——中商、中百、武商、家乐福、沃尔玛,在封城时一直就正常运营,支撑街道社区的民生团购,不同的是解封后可以面向个人采购了,依旧少不了进口处有专人把守:测体温,登记住址电话、扫码记录行踪。
武汉地区快递物流的恢复,让大家感觉是雪中送炭、众望所归。4月9日那天,几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在我家小区空地上展示出了“双十一”的送货规模。
商场的生意陷入了尴尬的氛围,让大部分武汉人感受到城市恢复正常之路还需慢慢等待。对于现代消费娱乐一体化的模式来说,少了餐饮店、KTV、电影院、游乐园的辅助加持,商场内各家专柜都不够吸引力。倒是奶茶店、小吃店、烧烤店之类,但凡恢复营业的,都生意火爆。
我妈的病友一直和我保持联系,是位七十多岁的爷爷以及他的老伴儿。他们担心我的情绪、我妈的后事办理,我也在担心他们的就医问题。好在爷爷的病种和我妈的有所区别,轻一些,熬过了疫情和缺药的艰难时间。现在武汉各大医院门诊陆续恢复,从一开始只几个科室门诊恢复,到现在我家附近几所大医院全部门诊都已恢复。
4月8日那天,我妈单位的退休办有人上班了,我去办理了相关材料递交手续,单位给了五百元慰问金。街道政务中心那天也终于开门,我去拿回3月底申办户口时留在街道派出所的户口簿,我告诉户籍民警我的户口簿上户主姓名、户籍派出所、离世人员姓名、与我的关系,对方开始在一个抽屉里的几十本户口簿中翻找,最后找到递给我时,女民警欲说未说、充满关怀和同情的表情让我心情复杂。
现在的武汉,是春暖花开草长莺飞的季节,我重新拿起相机,想拍下我妈生前没带她去看的景色,兑现承诺。疫情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仅在于口罩会长时间成为武汉人身体的一部分,更多的是带来心灵创伤的慢慢愈合。
当初形容封城后的武汉是一座突然停摆的大钟,那么现在解封就是重新启动前拧上的发条,更多的加油、润滑、校准,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武汉人的调整。
不论是封城期间各行各业的全力付出,还是现在街头流动献血车前不少的献血民众,我都能感受到在这里,陌生人彼此之间都更加客气和蔼了。豪爽热心、快人快语的武汉人民经过了磨难,更加懂得守望相助彼此扶持。
正因为经历了长夜的黑,我才更懂得了人生。有句话说: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走下去的人。
烟花三月,我在武汉过“新年”
@王妤
“今天这么早来喂猫子,过早了没有?”
“过了过了,喝了牛奶,你呢。”
“咋喝牛奶?今天是咱们武汉人的新年呀!该吃饺子才对!你一个人没有得做吧!我拿来给你哦!”
说着邻居姐姐便转身从阳台走进了厨房,拿了一盘应该是刚刚才煮好的饺子递给了我。
“小妤,新年快乐!”
“敏姐,新年快乐!”
在我们结束了“年”的音节之后,再也顾及不了许久的不接触、不聚集的禁令,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号啕大哭!
在这76天里,留守在武汉的人,都是抱着与病毒苦战到底的心理挨过来的。那时,昔日车水马龙的街道已荒无人烟,曾经门庭若市的餐厅也关门停业,电影院封闭了,公园景区也不对外开放了,就连2020年跨年时还在举办演唱会的体育馆,也变成了摆满病床的方舱医院,所有的非医疗物资的物流都不发往武汉了,航空/铁路的时刻表上也搜索不到武汉的痕迹。
我们能与外界联系的,只剩下一部冰冷的手机,我们透过屏幕看外面,外面的人也透过屏幕看我们。似乎,这座城市与世隔绝。
我们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看着一家一家方舱医院关闭,看着康复病人越来越多,看着确诊病例日渐下降至清零,我们终于等到这一天!
我们以为再也看不到江滩的灯光秀了,没想到知心号的号角已经吹响;我们以为再也喝不到汉街的喜茶了,没想到光谷的彩灯已再次点亮;我们以为再也不能坐2号线去江汉路步行街了,可没想到第一台离汉车辆已经在8日凌晨钟声敲响之后,鸣笛驶向思念已久的故乡。
当我第一次手持绿码,走出已经窝了76天的家,坐上了阔别多日的地铁,听着熟悉的报站,再一次不禁泪流满面。
有人行色匆忙赶着去复工,有人拿着手机在视频,激动地告诉对方,武汉通地铁了,武汉解封了。还有的人,在用手机默默地记录着一切,应该是打算封存这段回忆,等到白发苍苍之后,给孙子孙女讲这段写入生命里的经历……
南湖附近的商铺已复工,水果店开了,整条街似乎都是榴莲的飘香;早餐店也是开了,虽然不能在店里过早,但可以买到思念了两个多月的蛋酒、热干面,豆皮也是极好的!再到汉街游荡,即使是戴着口罩,还没走到那灯火通明处,烧烤味、糕点奶香味、奶茶芝士味、便味味扑鼻,每家每户门前都排起了长龙。报复性消费,先从街边小吃开始。
一些酒店隔离点开始撤离,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逐步复工复产,很多学校的消杀工作也在纷纷搞起,商场的打烊时间也在渐渐延长,大多数医院都恢复正常门诊了,药店里的口罩、酒精、消毒液已经不再是稀有产品,国道开始堵车,逛街的人也越来越多。
病毒在渐渐退散,阴霾也在悄悄走开。我们也总算迎来了曙光,我们也总算迎来了自己的新年!
新年新气象,许个愿吧!
我希望,山河无恙,国泰民安。
武汉,新年快乐!过年好!
最后一个湖北员工归队了
@金陵小岱
小唐是我们公司的送货师傅,人长得讨喜,又很爱动脑筋。去年工作干得不错,凑了个新车首付,整个人都乐得神魂颠倒,恨不得天天开新车上高架叱咤风云。
任何事情都会“乐极生悲”,小唐在年前一个月就请假去了妻子的老家——湖北十堰。起初小唐很兴奋,每天都在抖音上发好山好水好风光。当疫情越发严重,每天新闻里都有新增数据时,我有点担心小唐了,打了好多个电话都没打通。
我心里一下子慌了,又赶紧打开抖音,发现他一整天都没有任何动态,那一刻我脑海里上演了十几个小唐被感染的场景,想到他平时幽默风趣的样子,眼泪一下子就流了出来……
后来有一天终于联系上了小唐,他告诉我说:“原本我们打算年前就走,但老头非要让我们去武汉走一趟亲戚,我说武汉疫情严重不能去了,可老头死活要让我们去。”小唐最终还是拗不过他的岳父,带上一家老小,浩浩荡荡地去武汉走亲戚了,那时武汉还没封城,可车开在大马路上,还是感觉到了些许疫情带来的恐慌。
谁知就在小唐一家老小走亲戚的第二天,武汉封城了,原本在亲戚家的“小坐”变为了遥遥无期的“小住”。
我安慰他先在亲戚家安心待着吧,等可以回南京了,再努力工作。又过了一周,小唐给我打电话:“老板,这段时间我在亲戚家里想了很多,我觉得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
我被这一波“表白”给惊着了,问他怎么了,随后小唐大概说了有一万字滞留湖北的辛酸,还反思了年前工作不到位的地方,又表态以后要如何努力工作……
我心想:这是顿悟了?
还没等我想明白小唐的这一波操作,我的抖音忽然新增了十几个粉丝,外加几十条评论,内容几乎都是“好美”“美女老板”……还有个老太太跟小唐的模样很像,我顺藤摸瓜地侦察了一番,原来小唐全家都关注了我的抖音,并且都在积极地给我点爱心。
不一会儿,这个老太太还给我发了条私信:感谢老板这么关心我儿子!
这个套路是从前我妈接我放学时对我班主任说的话,我明白了,原来小唐是怕丢工作。
又过了几天,小唐给我发来一张因做家务而碰伤了腿的图片,他痛彻心扉地跟我说:“老板,我在接受劳动改造,我想明白了太多的事情,回来后,我一定要努力工作……”
打了亲情牌,现在又开始“卖惨”,我被小唐逗笑了,却又感觉特别心酸,我原本为了企业利益不愿作出这样的承诺,但我有点不忍:“小唐,我不会开除你的,你在武汉好好待着……”
说完这句话,我哭了。
小唐在电话那头,也开始小声啜泣:“老板,我快憋屈死了,我在这里白天等天黑,天黑了又等天亮。”
熬到了武汉解封那天,刚过了零点,我看到小唐发了条朋友圈:感觉今天才是过年。
我给小唐申请湖北归宁人员的接收函,在等接收函的那些天,小唐明显“复活”了。
他说解封后的武汉,管理还是很严格,仅有绿码还不行,得有复工准许证件才可以出小区。他亲戚家的儿子在国企上班,属于最早复工的人员,得先去测核酸,合格后才能去上班,整个武汉城都在小心谨慎地复苏着。
他还说,在解封后的第三天,亲戚家的儿子下班到家,打包了几大份热干面和三鲜豆皮,一大家子围在一起默不作声地吃,吃着吃着,就都掉了眼泪。
前天傍晚,我刷朋友圈,看到小唐发了几段视频,并且配上了文字:青山不改,绿水长流,湖北再见!
还有好几段视频,是武汉解封后的街道,很多店铺还是大门紧闭,错落着的一些小吃店开了,几处炊烟升起,是武汉在渐渐复苏的痕迹。视频里的小唐黑了、胖了,头发又多又长,这让他看起来有点像人猿泰山。
我在公司里说小唐要回来了,有个人大声说:“珍爱生命,远离小唐!”这个要“远离小唐”的人,平时跟小唐关系不太好,跟我告过几次小唐的黑状,可在疫情期间,他却向我打探过如何寄五箱方便面去小唐的亲戚家,说别让他在亲戚家不好意思吃“白饭”,把自己饿死了。
而在等小唐隔离期结束的这些天,大伙儿主动把提成高的订单往后挪给小唐去做,大家都知道,小唐湖北滞留的这两个多月,身上的钱见底了……
今天,我点进小唐朋友圈的首页,发现他的签名改为了:健康快乐,珍惜当下。
我们所有人都在等着小唐的归队,因为归来的,不只是一份工作,更是我们许久没有体会过的温情。
编辑:朱佳伟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