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是出自庄子的一句名言,“相濡以沫”的本义是批判君主专制,违背“道德"的虚“仁义”。由于西晋儒生郭象,系统篡改(庄子)原文,彻底曲解真义,“相濡以沫"才从贬义转为褒义。
《大宗师)如是说:“泉涸,鱼相与处于陆。与其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第一句“泉涸,鱼相与处于陆”,阐明鱼不应“处于陆”,而应处于水《齐物论》称为“正处”。 庄子贬斥君主专制抽干江湖天道的“上善之水"(《老子》八章),强迫民众处于庙堂伪道的“泉涸”之陆,使民众从生而自由,变成生而不自由。
第二句“与其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江湖”喻“道德”,"响濡"喻“仁义”。庄子认为,与其强迫民众“处于陆”,再对民众施舍“相响以湿,相濡以沫”,不如让民众处于自由“江湖”,忘记“相响以湿,相濡以沫"。
第三句“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批判庙堂伪道仅知“誉尧而非桀”,强迫民众处于“泉涸”之陆。只有“两忘"王霸伪道,方能化归“江湖”真道。
编辑:徐俊芳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