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末年,昏君频出,百姓对汉王朝失望透顶。而外戚出身的王莽看到机会来了,就趁机代汉自立,建立了新朝。但王莽政治上比较幼稚,在新朝建立后,他实行了一系列完全复古的大政方针,结果实操不行,弄得民不聊生。活不下去的老百姓只得选择造反。而当时声势最为浩大的两股农民起义军,分别是北方的赤眉军和南方的绿林军。
一、昆阳大战的前奏
当农民起义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后,王莽立即派大军镇压,他发现起义军中南方的绿林军更难对付。所以就集结了42万精锐军队,交由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带领,火速赶往南方镇压绿林军。
王莽
绿林军连战连胜,早已摆脱了农民起义军的标签,转而建立了汉政权,皇帝就是更始帝刘玄。
更始皇帝
新军要攻打的第一站是昆阳,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叶县。但就在新军大兵压境之时,更始帝手下的主力军却在围攻新朝的宛城,而且眼着就要攻下,所以更始军根本无力、也无心回援昆阳。就这样,昆阳城命悬一线,危在旦夕。
大兵压境
二、刘秀搬救兵
此时昆阳城的守将是王凤,看到驻扎在城外的虎狼之师,王凤紧张又恐惧。其他将领主张分兵守城,原因就是都想回到各自的防区,保护自己的老婆孩子。但是刘秀却当头棒喝,阻止了他们。刘秀的意思非常简单,新军太过强大,守军集中力量还能抵挡一段时间,如果力量一旦分散,很快就会被新军分而食之,所以绝不能分兵守城。
刘秀的意见很快招来了大家的反对,就在此时,城外的守兵来报,敌人已集结完毕,正准备进攻。此时众将领相视而望都傻眼了,无奈之下只好又求救于刘秀。刘秀说让众将领集合全部力量守城,而他则冒险带一队骑兵出去搬救兵。只要刘秀能够搬来救兵,然后城里城外合击新军,那么取胜就不是难事。
很幸运,刘秀率骑兵绕过了新军的包围成功出走,但留下来守城的士兵就没那么幸运了,新军将昆阳城包围了十层,并且日夜攻城。新军扬言要在破城之后,城内老少一个不留,绝境之下,城内军民的抵抗意志变得非常顽强,双方的战事一度陷入胶着状态。
刘秀率骑兵找到了分散在各地的己方部队,但这些部队的将领却并没有救援昆阳的意思。原因很简单,他们想留下一部分军队,来保卫已经拥有的城市和财富。刘秀知道这个情况后,又给他们上了一堂政治课。刘秀说,昆阳一旦失守,我们全部都得死,到时候再多的财富也守不住,但如果我们战胜了敌军,将有上万倍的财富等着我们去拿。这番高论犹如醍醐灌顶,众将领听完,都率全部的军队驰援昆阳。
三、以少胜多
当刘秀率领的救兵赶到昆阳城外时,新军早已经因为昆阳城久攻不下而士气低落。好戏马上就要开始了。
第一战是前锋战,刘秀率步骑千余人,身先士卒,大败敌人的前锋数千人,光被刘秀亲手斩杀的就有好几十人。
第二战是心理战,前面说过,更始帝的主力军正在攻打新朝的宛城,而此时宛城已被攻下。所以刘秀用弓箭绑着书信,将宛城已被攻下的消息,分别射给围攻昆阳的新军和昆阳城内的军民。昆阳城内的居民看到信后军心大振,而围攻昆阳的新军则士气为之一泄。
第三战是敢死战,刘秀挑选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军,由他亲自挂帅,去挑战敌人最难攻的中军。新军的中军是最精锐的,所以统帅王邑根本不相信刘秀能有胜算。因此,他下了一道极为愚蠢的命令:在中军与刘秀交战的时候,其他各军营在未接到军令的情况下,不得主动出击。
古战场上的死战
结果,刘秀的敢死军太过生猛,王邑率领的中军很快便被击破,王邑的阵型大乱,士兵们也全部都溃散。由于军队已经溃散,所以王邑无法有效地发出救援命令。而新军中其他将领,由于没有接到王邑的救援命令,全部乖乖地按兵不动。
此时,昆阳城内的军队也看到了机会,所有的城内守军倾巢而出,与刘秀里外夹攻新朝的溃军。新军失去了中枢机构的指挥,又溃散得不成样子,一旦遭到内外夹击,瞬间全部崩溃。王莽新军拼命地逃,更始汉军就玩命地追,沿途100多里,尽是新军的尸首。
最终,昆阳保卫战以刘秀的胜出而告终。胜利之后,刘秀所率领的起义军缴获了无数的战利品,而光是搬运这些战利品就用了一个多月。那些原来因为心疼钱财不肯出全力救援的将领,都一下子笑得合不拢嘴。
文史君说
在冷兵器时代,正常的战争只能以多胜少,那些以少胜多的战役,往往是违背战争规律的。刘秀的成名作——昆阳之战,就是这样一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他用智慧指挥8000守军,死磕王莽的42万精锐,最终大获全胜,不仅为推翻王莽政权创造了条件,也为他建立东汉王朝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汉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历朝通俗演义》,中华书局1997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阚翔
编辑:张子杰
责任编辑:李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