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上可见之处易“偷”,不可见处难学。
画面出现平薄,其原因之一是黑色不浑化。能不能浑化,关键在于用笔蘸墨、汲水、调色以及笔头着纸的方法是否准确。对于大块墨色处,尤当着意研究。
潘天寿《西子湖中所见》171×65cm 成交价4025万元
照着对象写生往往得不到艺术处理,因为自然界没有交代艺术手法。然而历代留存的遗产,积累了非常多的艺术处理手法,应该接受他们的经验。但是光是临摹只能在老本子中搬,这是“四王”一路的缺点。我们接受自然的真气,其中主要的目的,是以作者的感受来判断,再以艺术手法来表现作者所感受到的印象。
潘天寿《观瀑图》66.5×32cm 成交价460万元
要想不抄袭别人面目时,就考虑到人家少注意的一些方面。人家常用的题材应该少画,人家不注意的要特别注意,这是避免落套的一个方法。但是对于人家不画的东西,在处理上要花点心思,特别对形象的艺术处理方面更要多推敲。假如你学会了注意,就会发现新奇的素材。齐白石以水墨画虾,并作为专题处理,这在前人是没有的。齐老首创而成功了,而且成为他的绝活。这就是发掘新题材,开拓新技巧的好榜样。能在大千世界中精心体察,才能妙手表达,关键还在自己。
潘天寿《鹰石图》110×300cm 成交价11500万元
对于构图的形式,有时可以作为一个画家的特有形式存在于世上。这个特有形式,对于这个画家来说是个创新,可是对后来模仿的人来说却是一种常套或老套。
作画不可落套,这是对某一个层次上提出来的要求。对于初学者,倒要落到套子中去,而且要注意落到几种套子里去。只有熟悉掌握几种套子,方能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而别出心裁。只学一种套子是不够的,而且以后也难以从其中跳出来。
潘天寿《写李青莲海榴世所稀诗意》
107×42cm 成交价414万元
摘取古人的句子作画,只能当作题目而已,但如何表现诗的意境,则应要深入研究。如有幅花鸟画题为“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李白诗句),此时的梅花不能画成盛开的,因为主人只闻道春已来临,但只闻而未见,于是走访寒梅,以求证实。从物候来说,此时尚是初破凝阴之际,画上梅花只能是冲寒待放的几朵,若画成盛开,说明已是万象回春了,何必再多此一举去向梅花打听呢?又此诗句宜画人物,若画花鸟就不好,因鸟类对节候的感知,乃其本能。而为访梅只能是人类的活动,使鸟访梅,近乎漫画了。
潘天寿《寒秋时节见精神》
67×43cm 成交价460万元
一个人的客观条件会起很大作用,有些人则在“穷而后工”的情况下得到了发展。……石涛、八大若非失路王孙,恐亦不过膏粱文绣,金鞍游荡而已。纵使会画几笔,亦决不会像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个样子。
为什么我们有时候看到一些画,从具体技法上讲很不错,而整个格调大不类也。因为格调只能体察于象外,临去秋波,出于纯洁,露于自然,无意于媚,而有百媚自生。搔首弄姿,求人一顾,或扮鬼脸引人注目,其本意何在非吾所知,人有“艺丐”之讥,或即指此,而前面所讲格调二字,于此可晓一二矣。
潘天寿《朝霞图》102×45.5cm 成交价2017万元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习惯这股力量确实是很大的,搞书画的人在笔头上,也常会有某种习惯,使你不知不觉被它牵着走。如果是好的习惯,可以成为优势不好的习惯,那就糟了,以后想要加以克服就较困难,所以学习者当慎其初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