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后,陈明仁、程潜等人策划长沙起义,国民党军丟失湖南,至此,国军在中南大地上的占领区也就只剩下了广东和广西两地。不过,此时广东的形势已经是危如累卵,处于大崩溃的前夕了。
万分紧急的战场形势下,国民党内部无休止的争斗并未停止。此时名义上的“代总统”李宗仁,却仍处于政令不通、无人执行的窘境之中,为此,还险些引起另一次“西安事变”,那么为何没有付诸实施具体经过,我们往下看:
首先是李好不容易组织起来的何应钦内阁,因蒋介石多方掣肘和中央军将领不认可其权威而倒台,李宗仁在回忆录中写道:“在全国军事溃败声中,广州内部的政潮亦正有增无已。首先使我感到困难而疲于应付的,便是何内阁于六月间辞职以后,新内阁继任人选的问题。”最初,李属意居正为最佳人选。据李宗仁回忆说,居正此人是国民党元老,敢作敢为,并非对蒋介石阿谀奉承之辈。在历史上,居正曾拒绝蒋介石任其参谋长的邀请,且有反蒋的经历。
为此,李宗仁提名居正接任后,即遭到蒋指示CC派(国民党当时负责党政的陈立夫、陈果夫一派,因其姓氏拼音而得名)立法委员进行阻挠。立法院投票提前,使得2名支持居正的广西籍委员没有投票,其提名以一票之差未能通过。最后不得已,李宗仁提名阎锡山为行政院长,但他在回忆录中却评价阎“善于观风转舵,素以手段圆滑著称”。结果,提名一出即得到蒋的认可,顺利当选。
阎锡山上台后,也曾经想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有所作为。但是,蒋介石却来了个釜底抽薪,将大权都给收了回去。李宗仁回忆说,蒋率大批随员于7月14日从台北飞临广州,以国民党总裁身份设立了一个法外机构,名曰“中央非常委员会”。这个非常机构,由蒋亲任主席,李宗仁为副主席。李愤恨地回忆说:“这完全是蒋先生为加强他对党政军的直接控制,而特地设置的叠床架屋的机构。”这一机构使得政府所有行政措施都要首先经过其同意才能实行,使得李宗仁的政府成了“橡皮图章”。李宗仁因无事可办,一气之下出巡去了。
据李宗仁回忆,蒋介石不断直接插手政府事务,还险些引起另一次“西安事变”。蒋的行为招致了粤系将领们的极大反感,曾在何应钦内阁任陆军总司令的张发奎就是其中最为激烈的一个。南京丢掉后,李宗仁跑到桂林暂驻。张发奎即到桂林敦劝李,赶快到广州主持大计,以坚守两广。
按照李宗仁的说法,张发奎这时已经看出蒋介石绝不会让两广联合起来创造独立局面。而早在大革命时期,广东和广西的地方势力都曾与蒋介石产生过矛盾,在此时大厦将倾的情况下蒋更担心这些人搞在一起。为此,张发奎主张一定要先把蒋的掣肘解决掉然后才能谈得上保卫广东。他甚至建议复制西安事变!让李宗仁把蒋介石请到广州扣押起来,但遭到李的坚决反对。
就在解放军大军压境的时候,张发奎再次建议李宗仁扣押蒋介石。李回答说:“这是徒招恶名,无补实际的莽事。”张一听李仍不干就急了,连说:“德公,你胆子太小!德公,你胆子太小!”李则说:“你不在其位,可以幻想,你如在我这位置,你也不会干的。”
李宗仁解释说,现在需要的兵和钱都被蒋介石控制,兵给调走了,钱都存在台湾。即使把蒋扣起来,兵也调不回来,钱也拿不到手,扣蒋又有何用?李还强调处理国家大事,应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不可徒为泄一时之愤,不必于败亡前夕,作无补于大局之事,为天下笑!
不过,既然应以国计民生为出发点,在这个国民党已经必败的时候,李宗仁为何不选择另外一条道路呢?非要等到十几年后才回到大陆,令两广人民徒遭战火!由此可见,李宗仁当时仍然有以拖待变、反败为胜的想法,实现这一想法必然还要依靠蒋手中的兵和钱,自然也就不愿意扣押蒋介石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