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很多的区域文化都由兴盛走入衰亡,包括: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等,但唯独中原文化没有衰退却日益崛起。除了那些无法知道真相的尸骨,还有哪些古物的发掘会向我们展示中原文化的故事呢?
考古队员在清理墓壁的时候,发现了在墓主的头端出现了玉器,而且还有六把玉钺,每一把玉钺都有很精美的漆木把。从这个发现让考古队得到启示,这个大墓的重要随葬品,可能都在大墓的四壁里。随后在大墓的四壁,考古人员发现了八件彩绘陶器、十八件套的玉器和漆器,以及一对罕见的玉兽面。
最令人兴奋的是,整个大墓挖出来长1.7米,宽1.2米,墓棺本身已具有小墓的规模,整个墓棺好似一艘弧形的船,四壁嵌有随葬品。这些发现给予考古人员的鼓励是不言而喻的,根据多年的经验,队员们最终将目标锁定在,最有可能标注和反映墓主身份的六把玉钺身上。
因为古时候的钺字与“甲骨文”、“金文”中的王字极为相似,古时拥有玉钺的人,基本上都有军权在手。
拥有最高的军事指挥权,就意味着墓主的身份非同小可,但究竟是谁?考古人员依旧无法找到有据可循的答案。如果墓主的身份是尊贵的,那么之前发现的“扰坑”又该如何解释?摆在眼前的依旧是个大大的问号。
2002年3月底,考古人员对陶寺中期小城进行了复探,果真在宫城的东南方发现了一个造型奇特的建筑,这个建筑既不方、也不圆,是一个平面上的梯形,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一个建筑。
这样的发现振奋着在场所有的人,根据他们以往的经验,这个奇特的建筑, 有可能就是上古时期的“天文观象台”。为了进一步考证,考古人员对此进行了有步骤的实地观测。2003年1月21日,考古队员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观测,令人振奋的在第三号缝隙看到了日出,这就证明此前的推测是正确的。
《尚书·尧典》里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厉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就是计算和观测太阳、月亮和星星的运转的天象,来制定历法,就是现在的天气预报。
考古学家和天文学家一致认为,这个观测台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可以确证为天文遗址中年代最早的,它比四千年左右英国“巨石阵”的年代还要更早一些。
与此同时在陶寺中期大城的东部,考古队员还发现了集中于一处的十一座直径达十米左右的大型窖穴,已具有相当规模。专家猜测这里极有可能是城内统治者控制的仓储区,种种迹象表明,在那个遥远的年代,这里的一切已经与国家的概念越来越近。
经历史学家和环境学家分析,中原地区高度发展的农业,是中原文化得以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的原因。“陶寺遗址”时期,早期的小城和中期的大城,始终是以粟和黍作为主要的农作物。但也有少量的水稻栽培,也有非常零星的小麦,让大家意外的就是小麦在这个时期就被引进,也证明了农业的发展是文明起源的前提。
还有一个就是金属技术,考古专家在“陶寺遗址”发现了零星的铜器,而且这个铜器不是一般铅锡青铜,而是西亚地区盛产的砷青铜,可以断定这是我们最早与西亚文明接触的一个证据。
或许,“陶寺遗址”的挖掘是对于过往文明的一种追溯和拷问,人们对于远古时代的思索也因此而来,而这样的挖掘也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历史真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