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唯一的神作,那个常年名列反派首位的最“迷人”的男人,真的来了。
说到十月最热,国内的影片我们都知道,有国庆档的三部电影外加一匹黑马《少年的你》。
而北美市场,则是被《小丑》包圆了。
毕竟在威尼斯电影节之后,作为史上第一部拿下威尼斯金狮奖的R级电影,《小丑》无疑已经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电影之一。
于是在10月4日北美开画之后,它就开始一路破纪录之旅。
10月北美最高开画票房纪录:9350万美元;
10月海外最高开画票房纪录:1.4亿美元;
10月全球最高开画票房纪录:2.34亿美元;
截至11月11日,DC影片《小丑》全球票房已达到9.84亿美元,接近10亿美金。
据《福布斯》统计,它或许会成为影史上最赚钱的漫改电影。
“赚钱”这个词,强调的是利润率,目前《小丑》的票房收入已经接近制作成本(5500万美元)的18倍。
也就是说,从投入产出比来看的话,《小丑》是相当赚钱的了。
此前这项纪录的保持者是1994年的《变相怪杰》,当时该片投入了2300万美元,票房收入3.51亿,利润率达15.26倍。
但是,光用“漫改电影”来定义《小丑》,其实并不准确。
因为《小丑》和我们以往看过的漫改电影,都不一样。
不错,《小丑》的人物原型来源于DC漫画,在剧情上也有一小部分与《蝙蝠侠》主人公布鲁斯·韦恩扯上了关系。
但也就仅此而已,影片实质上与漫画原作,甚至以往的《蝙蝠侠》电影都没有多少关系,纯属导演托德·菲利普斯借着漫画改编超级英雄电影衍生作品的“幌子”。
在这之前,我们熟悉的“小丑”是DC漫画里的超级反派,他只是高智商及心狠手辣,一直以来都被视为蝙蝠侠一生的敌人。
可这是已经处于“成熟期”的小丑,电影《小丑》则是聚焦“小丑之所以成为小丑”的经过,简单来说就是“小丑”诞生的历程。
据说正是因为《小丑》和DC漫画几乎没有联系,立项之初,华纳还对于拍不拍这部电影产生了意见分歧。最终,才决定投资5500万美元,给《小丑》开了绿灯。
一直以来,和大手笔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相比,老孟更偏爱那些能够讲好故事并且打动人的电影。
显然,《小丑》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但请放心,这是一部不怕被剧透的电影,强烈推荐亲身观看体验!
亚瑟,是一名职业小丑。
他的工作就是根据店家或者机构需求,通过逗别人笑来达到目的。
比如琴行的促销活动,又或者是在儿童福利院调节气氛。
不过亚瑟很热爱他的工作,因为能给人带来快乐。
一方面是因为他的梦想:他想成为莫瑞·富兰克林那样成功的脱口秀喜剧演员。
为了能离他的梦想更进一步,他有一本专门抄录笑话和梗的小本子。
就连坐公交车时遇到小男孩,他会想要用心的去逗乐他。
可另一方面,他的笑还是因为这是他的病:
他患有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时不时就会没来由的哈哈大笑,停也停不下来。
正是因为自己的病,他常常被人误解,甚至会还会因此引发他人的不满。
可就算被嘲笑,被捉弄,被殴打,亚瑟都一直努力生活,因为他需要依靠稳定的工资来养活自己和生病的妈妈。
直到有一天,一件意外发生的事打破了亚瑟原有的安稳生活。
他先是被不近人情的老板炒了鱿鱼,一夜之间丢了工作。
接着在地铁上,因为犯病遭到三个华尔街精英的嘲讽和殴打。
迫于无奈之下,他掏出自卫用的手枪杀了他们。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好像解脱了。
之后当他鼓起勇气站上脱口秀的表演舞台,却发现他的偶像富兰克林正在节目里将他的脱口秀表演当做笑话来看,甚至还不断羞辱他。
再有他从母亲的信件里发现:自己居然是大名鼎鼎的韦恩集团董事长,托马斯·韦恩的私生子。对,就是蝙蝠侠布鲁斯的爸爸。
但当亚瑟满怀憧憬地找到托马斯·韦恩时,却听到了关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
自己的母亲其实是个患有臆想症的疯子,他不是什么私生子,他只是个领养的孩子。
甚至在查看自己母亲过往病史的时候,他发现了自己身世以及备受虐待的童年。
多重打击下,那个只想本分生活的喜剧演员亚瑟“死了”,随之而来的是史上最有名的反派——小丑!
小丑诞生,之后就是一系列疯狂的报复。
和其他作品里的小丑不同,电影里的小丑在很长时间里只是亚瑟。
他只是个普通人,每天疲于奔命却依旧骨瘦如柴。
有喜欢的人却从未和她开口说过话,有梦想但梦想却离他很遥远,甚至于他还饱受身体精神上的双重折磨。
在他身上,完美的诠释了影片中出现的卓别林的《摩登时代》。
片中亚瑟有一句会让所有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台词——“我以为我的人生是一出悲剧,最后却是一出喜剧”。
这句话也道出了影片的悲剧的基调,毕竟,喜剧的内核往往就是悲剧。
在开始介绍影片票房的时候,忘了提上一句,《小丑》已经超越了《死侍2》全球7.85亿美元的票房记录,也超越了在北美被定为R级的《战狼2》票房(8.7亿),成为了R级影史上名副其实的票房冠军。
影片的标记是R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但其实全片唯一一个稍显过分的血腥画面,只出现在亚瑟杀死“背叛者”蓝道的时候。
老孟想真正让它跻身R级电影的行列,想必是影片无处不在想要表达的黑暗内核。
既然说到这了,不如就让我们好好聊一聊电影的立意,那就是如何制造出“小丑”?
从小丑身上,我们很容易解读到这样一个事实:只需要糟糕的一天,人人皆可成为小丑。
在没有完全成为“小丑”之前,亚瑟就一直默默忍受着来自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双重折磨。
现实世界中,一方面,他因为自己的身体条件,常常遭到来自那些所谓正常人的嘲笑。
就像一开始没理由就找他麻烦的小混混,要说他们之间有仇吗?
并没有,他们捉弄他,殴打他也只是出于一个目的——好玩。
而他因为自己怪异的“笑病”,也被周围的同事孤立,背叛说来就来,老板也根本就不管他的死活。
其二是因为精神病折磨,导致亚瑟在不断被心中的恶念“小丑”吞噬。
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周遭之人过于冷漠,关心不够。
无论是最为亲近的母亲,还是路上毫无关系的陌生人,对于亚瑟而言,都没有一个能够真正谈话的人。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母亲一直喊亚瑟“快乐”,可却从来没注意过他从来都没快乐过。
所以他臆想出了一位心理医生,通过心理医生,他想要寻求的是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甚至可以治愈自己。
他还臆想出了一位和他情投意合的女邻居,这个假想爱人很懂他,两人默契十足,也十分支持他的工作,陪他逛街,会在他失落难过的时候安慰他。
可当这一切幻象被打破之后,回归现实的他非但失去了臆想世界中的美好和温暖,反而得到了更多的嘲笑和捉弄。
甚至连一直以来都用心照顾的母亲,也成了对他的加害者之一,成为小丑就是他唯一的出路。
也就是说,小丑终成小丑的原因,其实用一句话就能解释:“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而且仔细想想,亚瑟迫切想得到的东西何尝不是我们也想拥有的,一个倾听的人,一个相爱的人,以及触手可及的温暖。
同时也指出了一个可能性,在这座如深渊的城市里,人人都可能是下一个亚瑟。
只要这个社会的冷漠还在,小丑就会不断被批量生产。
但还是在亚瑟身上,我们也必须看到了影片衍生出了另一个问题:哥谭市究竟需不需要“小丑”这样的“蒙面侠”?
正如亚瑟在变成“小丑”杀死了三位“华尔街精英”之后带来的反作用,没人关注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没有人讨论对错。
相反,人们突然就分成了两派,还为他冠上了“仇富”的标签。
一边是以正义为理念的反小丑派,一边则是以小丑为信仰的小丑派,而更加可怕的是小丑派在不断的发酵下,走向了极端。
最后演变成了,反社会的集体疯狂,一群以“小丑”为精神领袖的人们开启了一场庆祝疯狂和悲剧的黑暗大狂欢。
影片中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亚瑟的出发点只是因为过度受压迫后的反抗,他对于支持他的市民那些所谓的政治活动并不感兴趣。
可最后还是发展成了城市的大暴动,而亚瑟也因此越走越远。
这个问题的根源在亚瑟身上吗?
并不,问题的根源在影片中很多处都有体现,就是整个堕落的高谭市。
最终在千万个带上小丑面具的人们面前,亚瑟把沾着自己的血迹将嘴角抹出一道大笑的痕迹,终于成为了“疯狂”的小丑。
说了这么多,也不过是想说,无论是不是DC粉,《小丑》其实都没有观看门槛。
因为就算你不知道民风淳朴的高谭市,不知道黑暗其实蝙蝠侠,不知道布鲁斯·韦恩。
仅仅只是把它当做是犯罪剧情片,它也一样精彩,它展现出来的内核一样适用于现实社会。
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就能够理解当初《小丑》电影上映时的一些特殊状况。
在影片上映之处,因为担心重演当初《黑暗骑士》的枪击事件,美国部分院线选择不放映这部电影。
同样的,《小丑》在全球上映时,很多国家和城市加强了安保,甚至在院线附近还增派了警察巡逻。
此外,不得不说,除了小丑本身邪恶到仅需诡异的角色魅力之外,杰昆·菲尼克斯神乎其神的表演更是让人惊艳。
在这部以“小丑”为主角的电影里,“小丑”的镜头可以说从头到尾都有,但无论我们在哪里暂停,都会发现,他所在的镜头画面里,几乎没有一点瑕疵。
借用网友的一句话: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融入了“体验派”和“表现派”两种表演方式,让人看得十分上瘾。
他那极其明显的枯瘦身躯,从背后的角度看儿时被虐待至畸形的凸出的肋骨则更为突出,杰昆用暴瘦几十斤的亲身体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形象饱满真实的小丑。
而他那几次似笑非笑、实则更接近于痛哭的大笑,从起初软弱无力的步伐到之后的活力到近乎癫狂的舞步,以及那后来成为标志的撕开一张大嘴般的笑脸。
这些小丑画面配上导演精妙的构图和色彩,每一幕都想让人忍不住大喊一声:“卧槽!”
在杰昆的超神演技下,整个观影过程中,我们明知道小丑是个罪犯的前提下,依旧对他于心不忍。
真的能说,杰昆·菲尼克斯的“小丑”打破了“自希斯莱杰之后再无小丑”的说法,而他本身也配得上2020年的任意一个影帝头衔。
那么,究竟该怎么评价这部豆瓣超12万影迷打出的9.1分的《小丑》呢?
这么说吧,它不是一部传统的DC超英电影,但它确实是一部令人疯狂,值得重复刷的好电影!
因为《小丑》不再只是引发奇观好奇的小丑,这时候的小丑已经映射出了全球多数影迷心底的压抑,它是不甘、是反抗,是心底里那歇斯底里的呐喊!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