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1日报道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11月5日刊登题为《图坦卡蒙热:为什么世界会为了图坦卡蒙而痴狂》的文章,作者系该报首席艺术评论员阿拉斯泰尔·苏克。文章摘编如下:
“是的,妙不可言,”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在1922年发现图坦卡蒙墓时答道。他在此之前的6轮考古挖掘工作一直是由卡那封勋爵资助的。
当时,卡特用颤抖的双手在一个堵住他们去路的门上挖了一个小洞。在点燃蜡烛测试过有毒气体后,卡特将火苗举到洞口向里看去。接下来是让人不安的沉默,因为这位考古学家被令人震惊的景象惊呆了。最后,在回答卡那封勋爵提出的问题时,他结结巴巴地说出了那简单的几个字。
妙不可言?远远不止。卡特当时看到的是公元前1323年去世的第18代法老图坦卡蒙的皇家陵墓。墓穴里堆满了闪闪发光的奢华物件——卡特后来写道:“有奇异的动物、雕像和黄金;一片金光闪烁。”
这是20世纪在考古学上取得的胜利——卡特立刻就意识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在当晚记录自己最初的想法时,他却并没有预见到这一“消逝的文明”会对他自己所处时代的文明产生多么非比寻常的影响。
在法国巴黎,人们在图坦卡蒙墓葬展上参观
虽然发现图坦卡蒙墓的故事为人所熟知,但却没有太多人探讨过后来发生的事情——全世界为一切与“图坦王”有关的东西而痴狂。简而言之,“图坦卡蒙热”帮助塑造了现代世界。
卡特的发现改变了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人们的生活。对于埃及异国情调的狂热席卷了西方,渗透进了音乐、美术、时装、电影、家具设计等各种高雅和低俗的文化领域。
那么,为什么古埃及会突然引发如此广泛的共鸣?毕竟,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图坦卡蒙并没有什么成就,而只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少年法老,甚至没能活到20岁。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他死去3300年后的20世纪20年代,他所产生的影响力却比他在世时还要大。
首先,卡特的发现恰逢大众传媒时代的到来。英国《泰晤士报》史无前例地向卡那封勋爵支付了5000英镑,以获得图坦卡蒙墓的独家访问权和向全世界媒体提供相关新闻和照片的权利。当卡特启动整理图坦卡蒙物品的繁琐工作时,记者们则利用电报和电影等创新技术开始争相报道独家新闻。
图坦王是一个绝佳的报道题材。在随后的数年时间里,他墓中的物品源源不断地在沙漠里重见天日,确保了编辑们有理由继续报道这个故事。卡特后来回忆道:“地球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保护我们不被曝光。”
但是,图坦卡蒙热还有另一个较为痛苦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这名英年早逝的法老打动了不得不接受在西线战场失去那么多年轻人的公众。
美国《纽约时报》1923年刊登的一篇报道证实,当时的人们在从一战的视角来看待图坦卡蒙的故事:“随着物品被运出,旁观者注意到,它们被小心翼翼地绑在类似担架的托盘上运输的方式,令人想起从战壕或野战医院运出的伤亡人员。”
卡特本人也认为战争是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必须假设,”他后来写道,“在取得这一发现时,公众正对赔款、会议和托管等消息深感不安,渴望一些新的话题……埋藏的宝藏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都很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图坦卡蒙也逐渐与其他东西完全联系在一起:一个试图放松一下、忘记战争的喧嚣世界所产生的魅力和兴奋之情。他墓中的大量物品在一个贪得无厌的时代引发了共鸣——不久之后,广为传播的图坦卡蒙黄金面具的照片把他变成了上世纪20年代的“当红小生”。
与体育英雄和电影明星一样出名的图坦卡蒙成为“全球知名”这一独特现代现象的首批实例之一。正如克里斯托弗·弗雷林在其1992年出版的《图坦卡蒙的面孔》一书中所说:“图坦卡蒙年轻而时髦,显然喜欢用最新的奢侈品包围自己:他的陪葬安排就好像是用一辆最钟爱的2升排量的布加迪35型汽车来陪葬。”
英国阿什莫尔博物馆的保罗·柯林斯认为,所有这些因素加在一起,为图坦卡蒙制造了一场完美的宣传风暴。“大众传媒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在美国——与这一发现的时机有着惊人的巧合,推动了图坦卡蒙热的兴起,”
他说,“每个人都想要一件‘图坦卡蒙’,而批量生产意味着他们可以拥有一件,无论他们的社会地位如何。”
换句话说,“图坦卡蒙热”是时代的表征。柯林斯说:“如果墓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文化巨变之前被发现,那么我认为它不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
因此,时机非常重要——即便对死后的法老来说也是如此。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