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英雄,后人对于他有过许多的评价,特别是他在楚汉战争中失败,逃到了乌江选择了自刎,对于这一段历史,很多的历史学家反复讨论,有人认为他应该要渡过乌江,或许还有机会卷土重来;但又有人持相的意见认为一切已成败局,即使是渡过了乌江,那也是无济于事,只终还是会失败。其实除了历史学家之外,古代的很多诗人,对于这一段历史,也有过很多的评价,并且还写过了很多的诗,尤其是晚唐时期的杜牧,他就写过一首《题乌江亭》,在这首诗中他有一个比较感性的评价。
《题乌江亭》
唐代: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我们从杜牧的这首诗中,便是可以看得出来,当时的杜牧是认为项羽尽管是失败了,可是只要渡过了乌江,再加上江东子弟多才俊,一定是可以卷土重来。那这样的一种评价应当说还是比较理性,也是充满了个人情感。毕竟对于杜牧来说,他是站在一个同情者的角度来评价项羽的失败,并且认为他只要渡过了乌江,那么一定是可以卷土重来,可以再次实现自己的理想。
杜牧的这种评价我们也可以理解,现实生活中的杜牧也是一位悲情的人,自然他也比较同情项羽,也是希望他可以渡过乌江,这样或许还有机会,能够再次实现自己的理想。所以杜牧的这种评价还是偏向于感性,有着很浓重的个人情感,应当说并不是太准确。
那么到了北宋时期王安石的评价才最理性,而他也正是读了杜牧的诗,于是也写了一首《叠题乌江亭》,这里的一个叠字意思很明确,那就是要反驳杜牧,对于他来说,项羽已经走到那一步了,完全没有了任何的希望,所以他即使是渡过了乌江,那也是无济于事,即使是江东才俊还都在,可是那些人还愿意与他卷土重来吗?
《叠题乌江亭》
宋代: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的评价是站在一个比较理性,也比较客观的角度来点评这段历史,这样的一种评价,应当说也是比较精准,在他这短短的四句,一共二十八个字中,他把自己对于那段历史,有了一个要极为理性,同时也很准确的点评,所以他的这种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第一二句便是写到了当时的形式,毕竟对于项羽来说,一切都无可挽回,“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项羽常年带着士兵征战,使得这些将士都疲惫不堪,再也没有士气,尤其是中原一战之后,项羽就注定要失败,再也无法实现他的理想。在这两句诗中,王安石正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看待这段历史,所以点评的也是比较精准。
第三四句又是再次写到了项羽当时的处境,毕竟他已经是失败了,再做任何的挣扎也是无济于事,“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尽管现在江东的子弟都还在,可是这些人还愿意跟着他卷土重来吗?诗人在这里提出了一个问题,也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他都已经失败了,江东的子弟不太可能再跟着他再卷土重来。
杜牧的评价显然是更偏向于感性,然而王安石的评价则是更为理性,所以从这两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知道王安石的评价应当说是更为精准,毕竟他已经看清楚了事实,项羽走到了那一步已经是注定了要失败,所以这也是很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所以过不过江,已经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