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戏展现了南派武生特有的魅力。图为《盘丝洞》剧照。(上海京剧院供图)
神话京剧 《盘丝洞》 春节亮相天蟾逸夫舞台。该作品取材于 《西游记》,选择在猴年春节上演再合适不过。
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今年恰好是该戏首演30周年。1986年,作为上海京剧院吸引观众———特别是吸引年轻观众的一次尝试,该戏一经推出便引起轰动,形成了“《盘丝洞》 现象”,并且在之后的30年里常演不衰,至今已演出了逾600场。“毫不夸张地说,今天许多中年以上的京剧迷,当年都是被这出戏领进京剧之门的。”该剧编剧黎中城和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不约而同地向记者表示。在前些年文化部评选的保留剧目大奖中,该剧成为上海唯一入选的作品;去年,该剧应邀参加香港戏剧节并获得热烈反响;这次演出现场,上座率近九成,其中大多数都是年轻观众。《盘丝洞》 何以常演不衰?
大胆运用机关布景道具体现海派京剧革新与开放意识
“《曹操与杨修》 固然重要,《盘丝洞》 也不可小看。”这是该剧当年首演之后,张庚、刘厚生等戏曲评论家做出的评价。它继承海派京剧优良传统,无论叙事还是舞台呈现,都集中体现海派京剧注重与观众互动的特点。
将“盘丝洞”的故事搬上京剧舞台并非上海京剧院独创,京剧艺术大师荀慧生就曾经改编过这一题材。不过,上海京剧院的这一出《盘丝洞》,将蜘蛛精与女儿国国王的戏码串联到了一起,讲述唐僧师徒途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爱慕唐僧,向其求婚,遭到拒绝。凶狠的蜘蛛精倚仗妖术,摄取女王灵魂,借用女王身体百般蛊惑,也终究未能如愿。
为了把故事演得生动有趣,整部作品随处可见海派京剧所擅长的机关道具、布景乃至魔术表演。最典型的桥段,就是女儿国国王的灵魂被蜘蛛精摄走的时候,皇冠上冒出了一缕青烟表示灵魂出窍,同时伴随着演员表演瞬间发生变化,完成人物的身份转换。
“这出戏是在当时京剧不景气的背景下排演的,所以,采用各种创新的艺术手段争取观众是我们创作时必须首先考虑的。”黎中城这样向记者介绍说。而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该剧能够长时间得到观众欢迎,则充分说明了革新意识与开放意识在戏曲创作中的重要性。
继承体现传统京剧表演语汇是成为经典必要条件
不过,《盘丝洞》 能够成为剧团的保留剧目,靠的不仅仅是新奇与热闹。在注重娱乐性的同时,它也很好继承体现了传统京剧表演的丰富语汇,并以此安抚了老戏迷的心。
据介绍,该戏最初是为上海京剧院两位优秀演员方小亚和赵国华度身定制的。两人的唱念做打都很全面,充分体现了京剧的舞台表演魅力。刀马旦出身的方小亚在戏中文武兼备,用靠旗打出手的一套动作,后来被全国的京剧武旦模仿;赵国华的宝剑出鞘等一系列技巧也都发挥得淋漓尽致,特别是猴戏的出手,展现了南派武生特有的魅力。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表现女儿国国王的心情转换,戏中有八段唱词分别用了梅尚程荀四大名旦的经典唱腔,对戏迷来说十分过瘾。
单跃进对记者说:“《盘丝洞》 既有经典性的唱腔、虚拟化的舞蹈,又有成套的开打,这对于今天的年轻演员来说既构成了挑战,同时也是提高的台阶。”以此次同时扮演女儿国国王和蜘蛛精的上海京剧院武旦冯蕴为例,她最早演这出戏时,只能演武戏部分,文戏部分由其他演员承担,如今已经可以一人演满全场。对于剧目传承来说,这一点弥足珍贵。毕竟,如果没有高质量高水平的表演,再好的剧目,也会在传承中被折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