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领会人文经济的核心要义与科学内涵,把握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共生共荣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文化的支点和撬动作用,将人文要素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是新时代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新动能的关键之一。
10月7日至8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指示中强调“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相应的是,总书记长期关注文化和经济的交融互动关系,强调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提出“文化很发达的地方,经济照样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这里面的人文经济学”“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既需要经济科技力量,也需要文化文明力量”等一系列关于人文经济的重要论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深刻领会人文经济的核心要义与科学内涵,把握文化发展与经济建设共生共荣的协调关系,充分发挥文化的支点和撬动作用,将人文要素转化为经济转型发展的推动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是新时代激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新动能的关键之一。
新媒体提供了文化赋能经济的重要渠道
文化与经济从来是相辅相成、相互作用的。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文化发展则赋予经济发展深厚的人文价值。人文经济是一种在市场活动中以人文价值驱动经济增长的理念,其核心是通过文化产品和文化体验创造新的文化供给,并依靠文化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文化所扮演的是“支点”与“杠杆”的角色,起到的是一种“以点带面”的撬动作用。数字时代,人们感知新消费产品和进行消费决策的渠道已转向新媒体,而具有文化内涵和人文特色的内容更容易在新媒体传播的浪潮中“脱颖而出”,成为赋能经济的巨大动能。例如,令无数网友垂涎欲滴的“烤炉+小饼+蘸料”灵魂烧烤“三件套”、氛围感不亚于NBA的“村BA”等场景化IP的传播,不仅使城市的人文品牌成功“破圈”,更提供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流量密码”。城市人文经济的背后,是人民群众构筑理想生活的需求迸发,是精神生活追求的集中释放,并能够转化为引领经济发展的活力之源。可以说,新媒体的渠道力量为人文经济提供了全新可能。通过看似细微的文化IP或文化爆点的塑造,往往能够撬动大量的传播关注、人流及经济社会资源,继而由社会资源创造新供给,带动新需求。因此,把握好新媒体的渠道力量,通过具有区域人文特色的IP凝练和数字传播推动人文要素向经济要素转化,已成为践行人文经济理念的重要路径。
中国文化产业的综合性提供了经济创新的可能
人文经济理念落地的关键在于通过渠道赋能实现从文化IP到文化产品再到经济创新的商业化转化,其中赋予文化元素以充分的体验价值是关键一环。只有当文化从形而上的精神形态转变为受众可观可感的具有体验价值的产品时,文化才能提供创新的机会,才能具有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价值的可能。例如,电子竞技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本质上就源于游戏产品的对抗性文化和受众体验价值的不断叠加,最终通过文化体验的拓展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延伸而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经济发展进入一定阶段后,需要尤为关注文化对于经济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文化经济政策”。中国的文化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以来四十余年的发展,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别于西方国家的文化经济模式,中国文化产业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更加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文化内核,产业的综合性强、覆盖范围广、发展潜力大,为寻找经济创新的动力源和引爆点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要进一步激活经济创新的引擎,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文化赋能、以文兴业,依靠文化产业基础,发掘和搭建更多人文经济共生的场景,通过推出一系列高质量文化产品不断活跃消费市场,让创新与财富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
践行人文经济理念需要充分尊重市场创新潜能
人文经济的建设既需要包装有吸引力的文化IP,也需要完善的配套设施、服务体系支撑,更需要宽松、包容的市场环境进行培育。
唯有营造优质的市场环境,充分释放市场的主体力量,结合区域特色丰富消费业态,通过休闲娱乐、文化演艺、展示展销、人文集市、美食夜市等生活化业态点燃城市“烟火气”,才能让人文经济在活跃的文化消费生活中自然涌现。
而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所要扮演的应当更多是助推者而非管理者的角色。例如,上海推出的全国首个《文化市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免罚清单》将16项轻微违法行为纳入免于行政处罚的范围,将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执法全过程,诠释了“包容审慎”监管的内涵,也为人文经济的培育营造出了更加宽松的环境。此外,也需要加强相关基础和配套设施建设,通过精细化管理对人文经济加以滋养。如淄博市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火爆走红迅速开展了发放烧烤消费券、新增21条定制专线、推出特色文旅产品、举办淄博烧烤节等一系列的配套行动,努力打通“吃住行游购娱”的全要素流程。
文化与经济的结合仅仅只是起点,还需通过产业链延展、公共服务完善、政策体系护航等手段打出“组合拳”,促进围绕人文经济的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内涵建设的提质扩容,才能最大限度地延展文化的价值,使人文经济真正焕发出强有力的动能与生命力,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走向更广更宽的创新发展之路。
作者:徐剑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特聘教授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