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海书展期间举行的“申光计划”丛书新书发布会上,郑重推出了首批丛书。“申光计划”由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与爱建特种基金会联合设立了,“申”代表上海;“光”则取在上海各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留下光芒并照亮未来之意。申光计划,就是要反映不同领域的“上海之光”。本文重点介绍首批丛书中的《于漪传》和《曹鹏传》两本书。
于漪老师2019年获“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时,颁奖词这样写道:她已是90岁的耄耋老人,有着60年的教学生涯。她依然活跃在语文教学改革的第一线,坚守“在讲台上用生命唱歌”。她深爱着学生,痴迷着语文教学。“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她用这样的话语不断地鞭策着自己,也勉励着更多的青年教师。于漪,师者的楷模。
于漪,是1880万基础教育教师的代表。这是什么概念?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大家知道双色球的头奖中出概率是多少吗?是1772万分之一,而于漪老师获国家荣誉称号的概率,是1880万分之一,获奖比中奖还难。但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可不是买彩票,凭的不是运气。为什么是她?为什么不是别人?为什么于漪老师能够成为万千基础教育教师的唯一代表,获此殊荣?大家不妨买一本《于漪传》来看看,于漪老师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一路走来,怎样做学生、怎样做语文老师、怎样备课、怎样上课、怎样带班、怎样做校长、怎样做人大代表、怎样提出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书中都给出了答案。
有人说,于漪老师是“过去了”的“那代人”。是这样吗?于漪老师已经是过去式了吗?《于漪传》中也有答案。于漪老师从教近70年,教龄与新中国历史几乎同龄,她既是昨天,也是今天、更是明天。她的教育实践始终与时代同向同行、她的教育视野始终向着前方,“教在今天,想在明天”。
于漪老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属于昨天,属于今天,也属于明天,根本原因在于其人民性、实践性和时代性。人民性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特征,也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根本特征。于漪老师说:“我的学生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但他们都是家庭的宝贝、国家的宝贝。”她心中的人民,就是活泼泼的每一位学生、沉甸甸的每一个家庭、以及每一为今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国家栋梁。这份对学生的爱,是穿越时空的永恒。
实践性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基本特征。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形成来自她70多年坚守在三尺讲台上,坚持在教育教学的一线,是从自己的实践耕耘当中不断地总结、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提炼而构建起的教育教学思想。时代性是于漪教育教学思想的鲜明特征。于漪教育教学思想有着鲜明的与时俱进的品格。于漪今年已经94岁高龄了,但她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深刻思考,“于漪之问”“于漪之虑”“于漪之答”都是直面教育突出的问题和矛盾,面向当下和未来,为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出引领和指导的声音。
于漪老师桃李天下、著作等身、荣誉满身,靠的是什么?我想,靠的是“一辈子做教师”的坚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谦卑和“关关难过关关过”的人格力量。她把教育视为自己的使命,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生命。生命与使命同行,一辈子为了学生,一辈子坚守一个新中国教师的本分。于漪老师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特别是身体力行的人格力量,不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的宝贵财富。
还有人说,于漪老师获得那么多奖项,只知道举手、服从,是这样吗?你也能从这本书中找到答案。于漪老师为了争取教师待遇,跟市领导争过、红过脸,做人大代表时极力呼吁过;面对“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种唯分数论的教育之偏,于漪老师更是针砭时弊,提出“到底我们是育分还是育人”,这就是“于漪之问”,也是时代之问。她大声疾呼“要把快乐还给童年,把健康还给少年,把活力还给青年”。
回到《从草根教师到人民教育家——于漪传》本身,作为市面上众多于漪传记的一种,我们是小马拉大车,深感本领恐慌。于漪的教育实践和教学思想异常丰富,她的作品、传记也是浩如烟海,写她的好处是不缺材料,各个渠道和途径的资料非常充沛,写她的难处也是不缺材料,要写好、写新、写特,有难度。万幸的是,在《于漪传》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许多多的帮助。于漪老师亲力亲为,每一份稿子都认真看过,手写了三封亲笔信,提出了一百多条修改意见,还不忘给写作组加油鼓劲,让年轻的写作团队感动不已,直言“写作《于漪传》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于漪的过程,也是不断成长的过程。”《于漪传》这部大车后面,还有很多人在一起努力推,在这里要特别感谢于漪师门的弟子们、感谢出版社的工作人员、感谢认真提出修改意见的专家学者们,正是大家的齐心合力,才有了今天大家看到的《于漪传》,虽然仍有遗憾、仍有不足,但也有突破,也有创新,也有亮点。上海的教育水平再上一个台阶,需要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上海的教育思想就在我们面前,就在书中。今后,我们还要进一步做好进校园、进培训的相关工作。后续大家如果想要办《于漪传》的读书会等活动,尽可以联系我们。我们一定做好服务工作。
而《大爱交响——曹鹏传》是国家一级指挥家、全国道德模范曹鹏先生的个人传记。曹老是一位传奇人物,长于“忠义之邦”江阴,少年时投身革命参加新四军,后远赴莫斯科留学,走上音乐指挥之路,回国拿起指挥棒,向大众普及交响乐,并用音乐敲开“星星孩子”的心门。2021年曹老获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时,官方是这样评价他的:从新四军老战士到交响乐普及的功臣,从著名指挥家到自闭症孩子们最爱的“曹爷爷”,近一个世纪的光阴从未改变曹鹏奉献与爱的坚守。作为新中国音乐指挥界的杰出代表,耄耋之年的曹鹏,仍全身心投入公益事业,不仅致力于交响乐普及,还坚持用音乐为自闭症患儿及其家庭服务,用艺术滋养心灵、点亮希望。
如果说,归纳于漪老师的两个关键词是“草根教师”和“人民教育家”,那么总结曹老的两个关键词,可能就是“老矿工”和“曹爷爷”。曹老曾说,“如果音乐是一座金矿的话,我愿做一名永不言弃永不退休的老矿工,用一生的挚爱和激情不停地挖掘,不停地开采。”
前不久,有一段曹老指挥的视频在网上传播,98岁的曹老走路颤颤巍巍,是被人双手搀着扶上指挥台的。视频画面引起了不少争议。有评论说,放过曹老爷子吧。殊不知,曹老这样让人“心疼”的画面其实真的不少。就在去年的8月15日,还有一段曹老带伤彩排指挥的视频让人动容,老先生右手腕骨折了,虽然只是彩排,曹老也依然到场,手臂挂着吊带在进行指挥。
有人就非常不解,曹老已快百岁高龄,安心颐养天年不好吗?为何还要这般“拼命”?他真的是被人“架着”上指挥台的吗?这些问题,《曹鹏传》中也有答案。曹老对音乐的热爱、对指挥的热爱,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一个艺术家的生命展现就在舞台上。96岁本命年的曹老更笑称自己是“常年勤耕五线,甘为‘交响牛’”。他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实实在在这样做的,每一次活动,无论规模大小,他都会到场;每一次演出,不管身体如何,站上指挥台,就是用生命在演奏。他说:“我还能指挥到100岁!只要我活着,你们尽管用!”艺术之火永不熄灭,对于曹鹏而言,如果时间要流逝,最好的方式,就是在音乐中流逝。
曹鹏在夫人陪同下亲临新书发布会现场,图为本文作者、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王荣华与98岁高龄的曹鹏老先生亲切交谈
“曹爷爷”在轮椅上为读者签售
“曹爷爷”是自闭症儿童对曹老的爱称。曹老和星星孩子的故事,每听一次、每看一次都让人动容。在曹老和他全家的努力下,那些原本不听、不看、不回应的自闭症儿童,竟然渐渐能看懂五线谱,能演奏乐器,能开口叫爸爸妈妈,甚至有了自理能力。这不仅是音乐的力量,更是爱的力量。
曹老在我们上海基金会举办的首届“关爱青少年成长特别贡献奖”颁奖仪式上,曾动情地说过,“中国有句老话叫‘儿孙满堂’,我是儿孙满院、满校、满城,到哪里都有人叫我曹爷爷。所以,儿童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幸福。能够更多地为社会、为孩子们服务,这是我最大的幸福。”曹老的一生,无愧于音乐大师贺绿汀先生对其的评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才会理解曹鹏这种长期不懈的努力本身的真正价值。这不仅是一种纯粹的艺术的力量,还是一种纯粹的人格的力量,只有具有神圣的使命感的人才会具有这样巨大的人格力量。”
回到《大爱交响——曹鹏传》本身,这是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人物传记,“好听”、好看、好读。这得益于写作组的不懈努力、专家学者的意见反馈,以及出版社各方的一致配合。值得一提的是,曹老先生亲自阅读“传”记,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许多历史上的场景得到了曹老的认证。曹小夏老师全程给予指导并采访了曹老先生和上海交响乐团等相关单位和个人,为写作组描摹出一位真实的人民指挥家、慈善之光、道德模范作出了不懈努力和重要贡献。
曹老和于老有很多共通之处,他们都说要笨鸟先飞,都说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于漪老师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我是共产党员’‘这是组织交给的任务’这两句话,给了我无穷的动力。”曹鹏老先生说:“作为共产党员我曾向组织表过态,只要我指挥得动,你们尽管用。”这两位“大先生”,用毕生的追求与实践,丰富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宣传于漪、曹鹏?不仅因为他们可敬可爱,也因为他们可亲可学,看了他们的传记,我们会发现,哦,原来这么高大上的人物,出身是那么平凡,一路走来,没有什么“金手指”,没有什么“开过光”,他们的荣誉,都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他们不是神龛里的老祖宗,不是故纸堆里的旧往事,而是鲜活的,当下的,甚至是未来的,是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真理力量伟大,榜样力量无穷。我们希望少宣传点明星私事,多宣传点时代英雄。让更多的后来者到他们的旗帜下集结、站队,汇成一支雄壮而不是悲壮的队伍,共同为育人这项伟大事业做点事。
(作者为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本文为作者在2023年上海书展“申光计划”丛书新书发布会上的讲话,略有删改)
作者:王荣华
编辑:任思蕴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