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由于数字技术革命带来的深刻影响,数实融合已成为产业变革与经济增长的重要趋势,是当代经济学研究的前沿领域。同时,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产业结构升级,要求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促使企业拥抱新技术以追求新的竞争优势。消费需求升级也推动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深度渗透,以提供更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这使得研究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逻辑、路径与对策成为当下理论与实践探索的重点。
深度融合的三重基本逻辑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存在三重基本逻辑:创新逻辑、增长逻辑和应用逻辑。
以创新逻辑打造技术生态圈。数字时代背景下,数据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现代信息网络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共同组建起数字经济的技术生态系统,促使数字经济与传统行为的结合,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创新出更多的可能性。
首先,数据资源不断催生新产业。数据资源的多样性和可持续性,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强大支撑。它们不仅可以共享、复制和重复利用,而且还能够极大地提高产出,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推动力。数据资源能够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形成多种新兴产业。特别是,数据资源与传统的生产要素相结合,大大提升了高端生产要素的比重,进而推动了产品结构的重塑,为新兴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次,新一代信息技术引领产业升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正在彻底改变着传统产业的布局,使得新型的服务业更好地与一产、二产相互联系,同时也为农业、工业等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从而实现行业的转型升级。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不仅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制造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减少生产过程的能源消耗,促进企业走上数字化、智能化的道路,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绿色环保的目的。
再次,现代信息网络加速创新发展。现代信息网络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利用和转换数据资源,而且还能够实现数据的共享与流通,大大提升数据的价值,加快新兴产业的发展。同时,现代信息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它具有强大的连接力,使得上、中、下游企业之间的垂直壁垒得到有效的突破,同时消除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鸿沟,推动产品与要素自由流动,形成互融共通的产业生态。
以增长逻辑提升主体生产率。当前,全球经济增长放缓,新一次科学革命正在迅猛崛起,使得全要素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要素,其中,数字经济的出现,从微观和宏观层面加速推动了这一进程。
数字经济在微观层面实现企业生产效率的提升。首先,通过采用最新的数字技术,不仅可以显著地改善企业的生产流程,还可以实现对各项细分领域的全程监控,实现对市场的快速响应,有效地优化企业的制造工艺,从而大幅度地增加产出。利用数字技术构筑的智能车间和智慧工厂,从规划、生产、运营等环节都可以获取更加精准的信息,提高整个行业的产出水准。其次,随着节约成本构想的出现,现代IT技术为信息的高效自由传输提供了便利,这大大改善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在生产环节为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式,压缩了耗时、减小了中间环节和能耗,大大提高了资金流动性。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将资金、物流、仓储、生产、产品设计等各个部分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更好的财务管理,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济负担和运营成本。最后,数字经济改变了商品的流转方式和商品的销售方式,克服了时空的局限,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更好地满足客户多样化的要求,从而使得企业的生产规模得到有效的增长。
数字经济在宏观层面实现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数字经济的应用深入到生产、流转、分享、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极大地提升了全社会的综合发展水平。数字经济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牢固,消除了信息的不平等,并且大大降低了企业的投机行为,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各级政府机构能够利用这一新兴的工具,及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深入分析当下的市场状况,把握风险变化,从而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预见性的经济发展策略,改善公众服务的质量,提高公共品的供给效率。
以应用逻辑拓展场景适应力。场景的运用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它将供给端和需求端有效地联系起来,以消费者需求促进产品创新,并且将数字技术与实际应用场景有机结合,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第一,场景是现代经济连接供给与需求的纽带。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产品为主的发展模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的场景应用模式。也就是,将客户的实际需求与企业的产品结合起来形成的应用场景,能够更加直观、高效地满足客户的要求,从而实现双赢。
第二,现代化、专业化、多样化场景建设需要数字技术提供支撑。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实体经济活动中场景的概念不同于传统层面上场景的概念,其建设和管理也更加复杂。通过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企业可以获取相关用户的多维度个人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对数据进行整合、分析,提高对用户的了解程度。同时,这些数据也可以作为场景建设、管理的参考依据,进一步激活场景的功效,提高场景吸引力。
第三,场景适应力进一步驱动技术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必须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及时响应市场的变化,以便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满足客户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可以说,随着市场的不断演变,数据分析工具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升,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快速的转型,还能够激励企业创新,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从理论走向现实的三条路径
基本逻辑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理论基础。实践中,数实融合通过产品层、企业层和产业层三个维度从理论走向现实。
产品层面的深度融合。在数字化的背景下,实体企业,特别是制造商,努力推行精益化的生产方式,旨在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流程。换句话说,精益化生产的目的在于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减少浪费、提高效率,并且能够达到零库存的目标。可见,精益化的生产方式就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现存的生产流程转换成更加灵活的生产模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且大大改善公司的运营效能。这种生产方式可以迅速反应市场经济发展变化,适应消费者的个性化要求,使得产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都可以得到有效支持。随着数字经济的迅速崛起,有力支撑了精细化生产方式的成型,为其与传统实体经济的紧密结合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企业层面的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突出体现在企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例如,随着平台经济的崛起,“互联网+平台经济”模式备受追捧等。同时,由于数字技术的发展,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让企业间的交易去中心化,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分布式商业模式。数字经济的发展带动商业模式的变革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实融合在企业层面的走深走实。
产业层面的深度融合。一是数字产业化。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数据通讯产业已被确立为推进数字经济的关键因素,它以数据通讯的优势,推进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科学的应用,并且以此来带动整个社会的革命。二是产业数字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延伸,通过对价值链的重塑、对创新链的推动,产业数字化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传统行业的运营效率,还可以促进其他行业的发展,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平台经济、智慧农业等,它们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入。
实现产业链、产业集群和生态圈的同频共振
现阶段,我国应通过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数实融合步伐,构建数字化产业集群以形成更广的空间布局,打造数字生态圈以带动更多的关联产业发展,三者同频共振,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产业链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需要在产业链的不同环节中优势互补。如在制造业中,数字化设计技术、智能化生产技术、数据化管理技术等,都是数实融合的体现。这些技术可以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延伸产业链条,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进一步形成具有韧性的供应链和产业链,提高实体经济的生产力和效益,也能够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目前阶段,我国可通过推进供应链和互联网相融合,持续加大数字技术投入,探索出一条“链网融合”的新路径,实现了云网、仓网、货网的“三网通”,不仅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合作伙伴实现降本增效和数字化转型升级,也有效保障了自身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稳定可靠。事实上,产业链深度融合不仅催生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产业的发展,还可帮助市场主体重构组织模式,增强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竞争力和稳定性。
构建数字化产业集群。数字经济可以把物理空间转化为虚拟空间,可以化解地缘障碍,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商家可以在数字化的商贸平台上,让商品更广泛地进行流通,从而开拓市场,让实体经济有更多机遇。数字化产业集群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核心形式,能助力实体经济提高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同时增加数字经济的创新和发展空间。我国应利用数字化技术化解地缘障碍,在数字化产业集群的布局中,需要注重产业的协同发展,以实体经济的需求带动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产业集群,实现城市的智慧化,提高城市的竞争力与吸引力,为推动数实融合打造更广阔的空间布局。
建设数字生态圈。作为数实深度融合的重要形态,数字生态圈包括产业、技术、人才、政策等各个要素,通过平台化的布局来连接各个要素,实现互联互通的目标,进而加速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数字技术并尝试拓展新的运营模式,企业能够更快地处理信息,更有效地运作流程,从而提高企业的效率和收益。数字化转型也可以带来更多关联产业发展的机遇。因此,应加强数据管理和共享,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依法保护城市数据隐私,促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从数据共享中获得价值。
(作者为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作者:何骏 张祥建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