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数十年来,研究中国疆域历史变迁的论著屡见迭出,创获颇多。但有一条重要的史料似被诸多研究者所忽略,故特为拈出,以资利用。
《史记·秦始皇本纪》为治史者所熟读之篇章,对其本文引用阐释者,不绝如缕。不过对该本纪中的诸刻石铭文,则似乎利用得不多。秦始皇热衷于巡视疆土,并且在重要的巡视地点立石纪功。其中琅邪山刻石的最后有一段话尤为重要,兹引述如下:“……六合之内,皇帝之土。西涉流沙,南尽北户。东有东海,北过大夏。人迹所至,无不臣者。……”这段话的重要性在于明确地宣示了秦帝国的疆域范围,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显著的地理标志。这四个方向的地理标志如果详细研究起来,不是这篇小随笔能够穷尽的,本文想说的只是“皇帝之土”这个概念。
“皇帝之土”的现代语释应该就是指秦帝国的疆域范围,这不会有什么疑问。但此语在历史上仅此一见,先秦时代自然不会有,因为“皇帝”一词是秦始皇廿六年才钦定下来的;奇怪的是,在秦以后竟也没有人再使用过“皇帝之土”的说法。所以此词几乎被人所遗忘,与“王土”一语的遭遇正好相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是中国学人耳熟能详的熟语,尽管有的学者认为,此语不可能是周代初期的天子所说,但“莫非王土”四字却是无人不晓,尽人皆知的。
更进一步而言,则此刻石所记也有令人疑惑的地方。所谓“六合”,是指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向所包围的空间,意即无所不包。虽说秦始皇宣扬六合之内都是他的领土,但事实上他自己也知道这只是泛言之而已,所以还是在“六合之内”更具体地描绘了秦帝国疆域的东西南北四至之处。“西涉流沙”,这没有问题,秦帝国的西北方向是沙漠。“东有东海”也没有问题,秦始皇东巡直到大海之边。“北过大夏”也基本成立,秦始皇与匈奴颉颃也算成功。只有“南尽北户”在时间上有点问题。
所谓“北户”就是北向户,也就是在屋子北面开窗。这种现象在中国北方不可能出现,因为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阳光都是从南边的窗户进来,所以房子只开南窗,不设北窗。但到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天象就发生变化了,阳光也可以从北面射入屋内,所以北面开窗也有可能与必要。从北方来到两广地区的人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北方看不到的特殊现象,即“北向户”。“南尽北户”说的就是秦的疆域达到了两广地区,这本来也没错。问题是两广地区入秦的时间,按《秦始皇本纪》所载是在秦始皇三十三年,此事为何在廿八年时就提前上了琅邪刻石?一直想不明白。或者是因为纪功的需要,夸饰一下也无妨?反正岭南地区早晚是要归入版图的,就提前宣示一下吧。
作者:周振鹤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
编辑:陈韶旭
责任编辑:李纯一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