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新时代加强‘四史’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召开。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副校(院)长曾峻教授主持开幕式并致欢迎辞。来自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等全国各地的近200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研讨。
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教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原院务委员会委员冯俊教授,分别做了题为《“两个确立”是新时代党之大者》《学好“四史”,坚定历史自信》的主旨发言。李慎明从维护党的领袖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原则,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历史经验,以及坚定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就要从思想理论上认清马克思主义的领袖政党、阶级群众,特别是人民群众与党的领袖的关系等三个角度,阐明新时代坚定做好“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党之大者,同时又是国之大者。冯俊认为,历史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创新点,其核心要义主要包括:一是历史自信与文化自信密切相关,是文化自信的根基和支撑。二是历史自信来源于历史认知和历史自觉。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奋斗成就的自信。四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是对奋斗精神的自信。五是在新的赶超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王炳林教授强调,要把“四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学习,看到贯穿其中的核心、红线。具体而言,党史教育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复兴”这个主题,新中国史最主要的就是把握“富强”这个主题,改革开放史最突出的主题是“创新”,社会主义发展史的突出主题是“信仰”。
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庭大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等三个角度,阐明了“两个确立”这一重大政治成果的内在根据,强调在新的赶考路上,我们需要贯通运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深化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两个确立”真正转化为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四研究部主任张神根教授分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系列重要论述特点,即具有十年如一日的特点,具有常抓不懈的特点,发掘了党史学习教育十分丰富和深刻的内涵,以空前的力度抓党史学习教育等五个方面。
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教授对为什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及建立广阔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作了透彻的解读,对制定正确的统一战线政策作了深入的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杨凤城教授强调,“四史”教育一定要强化新时代站位,着重于构建民族复兴的历史新叙事,并且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视角,以及从中国历史的延续,近代以来中国人求索奋斗的接续,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主题等三个层次,论述这一新叙事建构的理论根据、重大意义和主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宋月红教授分析了正确党史观的定义及其内涵,正确党史观所蕴含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强调要以正确党史观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更加广泛而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历史依据。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晓峰教授认为,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厚植历史自信的实践根基,党的百年奋斗历史意义助力历史自信的价值支持,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奠定历史自信的规律根基,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增进历史自信的强大力量。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武汉大学政党研究所所长丁俊萍教授认为,“四史”要融入思政课的基本条件,首先是主题条件,第二是注意方式方法,第三是各地特色,第四是协同部门、党校高校、学校、红色场馆等等。
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认为,“四史”教育一个很重要的落脚点是要坚定历史自信。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有三个方面特点:第一,政党自信与国家自信、民族自信的价值。第二,历史自信与现实自信、未来自信的统一。第三,历史自信与历史忧虑、历史反思的结合。
专家们从不同角度深刻论述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强调“四史”的学习,必须在把握党在领导人民所取得伟大成就的基础上坚定历史自信,在加深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飞跃、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认识中坚定“两个维护”,在总结历史经验、历史规律中形成开拓历史新进程的历史主动和历史自觉。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 “新时代加强‘四史’教育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首席执行专家,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杨俊教授认为,深化新时代“四史”教育,还必须着重加强中华民族文明史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新时代史的教育。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