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牢牢把握其实践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2021年8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要分阶段促进共同富裕。并强调,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已成为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我们要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物质生活得到充足保障之后,人民幸福的含义就更多地体现为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精神生活的充实富足。这一过程既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自在过程,也不是一种纯粹抽象观念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过程。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既需要物质成果的积累,也需要人们价值观念、人文素养、道德审美等精神境界的提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巨大,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已经成为衡量人民幸福生活指数和社会全面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
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共同期盼。促进共同富裕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高度统一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已经从过去的物质文化领域拓展到更多领域,这意味着不仅要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还要满足人民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
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生成于当代中国人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贯穿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彰显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旨归,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的科学命题。
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看,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须实现好人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的协调统一。人们精神生活的成熟和文明程度是与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走出了一条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价值旨趣、“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实现了恩格斯所说的“通过社会化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精神生活受社会生产方式、物质活动及其社会交往制约,同时精神生活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物质生产和经济基础起着能动的反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并不是亦步亦趋的。精神生活的相对独立性和内在超越性,也为人们构建超越自我的“意义世界”或“美好世界”,增强人们生活的幸福感。
从文化传统的历史传承看,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是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身份的体认和共有精神家园的建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是对全社会而言的。每个社会成员在精神方面的追求又是千差万别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之“共同”,不是精神文化食粮的平均主义或同质化的供给,而是中国人民传承中华文化,赓续精神血脉,确认共同文化身份,建构共有精神家园。中国文化传统在基因上所具有的中庸之道、辩证转化的思想智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生命精神以及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价值追求,使得它具有经由传统的再生而孕育出新的文明形态的文化底蕴。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和文明碰撞中站稳脚跟并能有所创造的根基,是中国人民精神世界富足的内生性力量。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必然要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和实现路径看,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认为,只有通过生产方式的变革使得“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全体劳动者才能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公平地享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既坚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定向,又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式重新获得了自己的现实性内容。熔铸并生成于这一伟大历史性实践之中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蕴含着独特的思想视野、价值原则、精神格局与生命意志。培育出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具有广泛共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意识形态与道德操守,体现出当代中国人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心态与精神信仰,使人们具有安身立命的归属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才更具稳定性和持久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离不开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我们要深刻理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价值意蕴,牢牢把握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践要求,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创造人民美好生活。
作者:马振江(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分中心特聘研究员)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祺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