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由此就把人民主体与人民利益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民主体的利益为中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唯物史观中人民主体利益观的丰富和发展。
价值形态世界是人们在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中形成的。马克思说,“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这里的“他们的利益”是通过众多个人利益体现出来的,对此马克思认为,“共同利益就是自私利益的交换”,“共同利益在历史任何时候都是由‘私人’的个人造成的”。人民是与一个个的个体联系在一起的。人民作为一个个的个体的集合,总是与特定时期的共同利益联系在一起。人们的活动与把利益作为目的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联系在一起,就成为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源泉。对此,“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的动力就来自“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民在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中创造历史,这是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基础。
人与动物的揖别及其发展是与构建“为我而存在”关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在“为我而存在”关系中,主体就是“我”,作为客体的“为我”就是对于“我”而言的利益。这就是价值的“主体-利益”结构。这种价值结构说明了利益对于主体能否形成和能否发展的意义。人民主体和人民利益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没有作为主体的人民,利益就没有意义;而主体总要通过利益体现出来,人民利益的缺失或发展必然意味着人民主体的缺失或发展,反映在观念上就是人民主体意识的缺失或发展。马克思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离开了为人民的利益服务,为人民服务就成为一句空话。人民利益是人民成为历史主体的体现,这是唯物史观的认识论根据。
如何做到在“以人民为中心”中坚持人民主体利益?这对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问题。必须把人民利益作为共产党人的立党宗旨。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任何与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必须统筹根本利益与眼前利益、局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当前利益、局部利益处于复杂的关系中,这就决定了在处理这些关系时,有时候是“断臂以免身”,有时候则是只有“忍辱”才能“负重”。要坚持以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统筹根本利益与当前利益、局部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强调“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同时又要“让群众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必须在坚持人民利益中“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坚持人民利益的过程充满着艰难困苦,这就意味着要与人民利益相悖的任何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利益作斗争,这种斗争既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对此,共产党人要“以强烈忧患意识警醒自己”,“在应对风险挑战中锻炼提高,在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净化纯洁”。
(作者为上海大学教授)
作者:陈新汉
编辑:陈瑜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