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既是党领导我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百年,也是文化建设从无到有、从低水平到高质量发展的百年。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就前瞻性提出创建刊物,提高乡村文化水平等措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党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文学艺术的繁荣和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之后,中共中央确立了“百花齐放、百家齐鸣”的文艺工作方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文化政策出台,助推“文化产业”逐渐进入国家视野,并作为政策术语首次出现在1992年国务院办公厅编著的《重大战略决策——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中。中共十五大报告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落实和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作为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此后,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明确了文化产业在国家的战略地位。2011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进一步表明实现文化产业自身结构调整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之义。
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开启,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开启了从“基本建立”到“健全”的演进之路。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需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则指出“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十九届五中全会就“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出最新战略部署,为新发展格局下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演进,一方面明确了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变迁脉络与发展主线,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新时期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从“整体性建构”到“不断健全”的战略定位,为新经济时代高新技术主导现代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8月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这一重要论述为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价值目标。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要以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为发展目标,以现代科技、现代文化、现代信息、现代人才、大数据、现代资本等新型元素为载体,以培育公平、开放、智能、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与更加包容而优质的新型文化生态为依托,构建既具有高度科技化、高度市场化、高度品牌化、高度人本化、高度治理化的现代化内涵式特征,也具有不断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促进文化市场转型升级与文化新业态高质量发展、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跃迁等外延式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党领导下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不断健全应以创造“以人为本”的美好文化生活为立足之本,以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文化幸福感与文化自信感为价值目标,这是新时期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的真正要义所在。
作者:解学芳(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
编辑:于颖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