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水平大学周边布局建设科创集聚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除了“大零号湾”,上海还有哪些地方具备建设科创资源集聚区的条件?记者从昨天举行的上海推进“大零号湾”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区建设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环同济”“环上大”科技园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新一批科创集聚区建设也已在路上。
早在2020年,上海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将大学科技园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地;到2025年,全力打造3-5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大学科技园示范园,辐射带动高校周边高新园区、产业园区等形成若干产值规模达到千亿元级的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区。
为此,上海布局建设了一批大学科技园。其中,“环同济”有两个,分别依托同济大学杨浦校区、嘉定校区建设。杨浦“环同济”科技园通过整合同济大学的设计、工程、环境等优势学科,形成了“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不出园就有产业链”的设计产业生态系统。2022年相关产业产值超过550亿元,后续将开展智能建造未来产业科技园的建设试点工作,加速发展智能经济产业。
嘉定“环同济”科技经济圈则将聚焦新能源与智能汽车、智能出行与智能网联等产业领域,将同济大学的汽车、材料、交通等重点学科的科研、实验及检验检测等功能向集聚区内的企业辐射,与相关领军企业共建智能交通未来科技产业园、产业研究院等,打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等产业发展的高地。
在宝山,“环上大”科技园立足于上海“北转型”的战略部署,发挥大学科技园、研发与转化功能性平台、特色产业园区,以及吴淞、南大两大未来产业城等各类科创载体的联动优势,实现“大学科技园研发+园区生产制造”的发展模式。未来,该园区还将构建宝山科创生态圈,服务科创企业的加速成长,开展“先投后股”等改革创新试点,通过“政府引导+市场接力”,推动一批先进制造和新材料等领域颠覆性技术成果加速落地。
此外,上海还将谋划新一批科创集聚区建设。比如,徐汇“西岸滨江”将打造从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品到应用的全线人工智能产业链;青浦“西岑科创中心”将加快建设长三角数字新干线,建设芯片、物联网等创新产业集群。
副市长刘多出席新闻发布会。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