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国一例“19岁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这是目前报道的最年轻病例。为什么年轻人会患上这一通常被认为“老年专属”的疾病?这一个案是否预示阿尔茨海默病呈现“年轻化”的发展趋势?
今天下午,上海科普大讲坛特邀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国家神经疾病医学中心认知障碍方向带头人郁金泰,为大家科普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内容,重点阐述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的现状及预防,引导公众正视阿尔茨海默病。
郁金泰为观众们介绍了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现历程。他提到,阿尔茨海默病是最常见的痴呆类型,最初曾被污名化为“精神疾病”。随着首例患者奥古斯特·德特尔(Auguste Deter)的确诊,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认识变得越来越深。
国内这例“19岁年轻人病例”再一次将公众的关注聚焦在“早发性,甚至是超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这类病例上。郁金泰指出,65岁之前诊断的阿尔茨海默病属于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其发病率低,但危害重,不容忽视。不过也不用恐慌,大部分人都属于良性健忘。了解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症状,有助于甄别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和良性健忘。
目前,医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有了长足进步,两个关键指标帮助“锁定”该病,分别是脑内老年斑形成和神经元纤维缠结。对于公众关心的“阿尔茨海默病到底可不可以预防和治疗”这一问题,郁金泰表示,迄今尚无特效疗法可以阻止或逆转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对于普通人而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控制血管危险因素等是目前可以与之“对抗”的方法。
有人认为用脑越多,越容易罹患阿尔茨海默病,郁金泰否认了这种说法。“大脑还是越用越聪明的。”他说。
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指导,上海科技馆、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主办,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承办。
上海科普大讲坛目前已举办192场,邀请到382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逾五万名听众到现场聆听,超千万名粉丝线上互动。
大讲坛将继续利用科学传播的新技术、新趋势,通过上海科技馆视频号、哔哩哔哩、腾讯新闻等直播平台进行直播,为更多观众呈现前沿的优质科学知识。
作者:沈湫莎
图片:上海科技馆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