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在西班牙公布了全球首批100个地质遗产地名录。中国有7个地质遗产地入选,由此成为本批次入选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教授沈树忠与IUGS地质遗迹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张建平共同代表IUGS,在中国的浙江长兴进行了同步发布。
中国入选首批百个IUGS地质遗产地名录的7个地质遗产地分别是:
长兴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和“金钉子”(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
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世界地质公园)
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
云南石林喀斯特
云南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世界自然遗产地和国家地质公园)
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
珠峰奥陶纪岩石(中国/尼泊尔)
它们涵盖了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古生物学、地理学、地貌学等领域。
IUGS是国际著名的学术组织,成立于1961年,目前入会国家和地区达121个,代表着全球数百万名地质工作者,是世界上最大、最活跃的地球科学团体。在该联合会倡议下,从2022年开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10月6日设定为“国际地质多样性日”。
2021年底,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支持的“国际地质遗产地定义和标准”公布。经过一年多的严格遴选,从全球21个国家中选定的34位地质遗迹领域权威专家,对56个国家申报的181个候选地进行综合评定,最终投票产生了首批9个地球科学领域的100个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地质遗产地。
“遴选地质遗产地,科学意义重大、得到深入研究、得到良好保护保育,是三条重要标准。”张建平教授透露,IUGS未来将每年进行评选,让更多符合要求的地址遗产地入选,从而让这些地质遗产地引起更多关注,比如国际学术交流、政府的保护与支持,以及民众的了解与关注。
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是拥有国际意义的地质遗迹/地质过程的关键区域,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准,或在地球科学发展历史中意义非凡的地点,代表该地质遗产地具有国际最高地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并得到有效保护。
首批入选的地质遗产名单中,涵盖了全球大量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等著名区域中重要的地质遗迹,如美国黄石公园、科罗拉多大峡谷、加拿大布尔吉斯页岩、米兰科维奇不整合面、德国索伦霍芬化石库、非洲坦桑尼亚早期人类遗址等。
此次中国入选的7个地质遗产地,是我国地质遗迹的杰出代表,多数位于世界(国家)地质公园、世界遗产和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其科学价值和研究水准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并且其优良的保护状况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
沈树忠院士表示,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国家地质公园和博物馆的发达程度,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国家文明程度。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在地质遗产领域的保护与研究,也逐步得到国际社会认可。“通过地质遗产地的宣传,对于让民众意识到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家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我们也可以从地球的历史中,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之道,应对人类目前所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入选地简介
017:珠峰奥陶纪岩石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是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泊尔边界上,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
珠穆朗玛峰的山顶由约4.6亿年前(奥陶纪)的石灰岩构成,形成于温暖的浅水海洋中。这些岩石中含有海洋动物的化石,代表了地球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时期的热带海洋生物,它们现今大多已经灭绝。这些形成于古特提斯洋的岩石,在印度与亚洲大陆相撞时,被推挤和抬升到现在的位置。
此处的奥陶纪岩石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由中国科学院领导的团队在该地区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采样后确定的,现在相关研究仍然在继续进行。
018:煤山二叠纪/三叠纪生物大灭绝与“金钉子”剖面
位于浙江省长兴县的煤山“金钉子”剖面(以下简称“煤山剖面”),含有两颗经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国际地层委员会正式批准的“金钉子”——二叠系-三叠系界线、长兴阶底界“金钉子”。
该剖面完整记录了2.52亿年前地质历史时期发生的最大的一次生物灭绝事件,这次生物灭绝事件导致当时海洋和陆地中80%以上的生物物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灭绝,为认识和保护当今地球的生物与环境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借鉴。
煤山剖面地层连续跨越古-中生代界线,含有非常丰富的牙形类、菊石、腕足动物和鱼类等十多个门类化石300余种。除化石研究外,该地层中的生物大灭绝、“金钉子”时间标尺和环境变化过程等成果令世界关注,是世界上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层剖面之一。
026:澄江寒武纪化石产地和化石库
距今约5.2亿年的寒武纪澄江化石群是一个举世罕见的化石宝库,化石丰富且保存精美,生动再现当时海洋生物世界的真实面貌,充分显示出寒武纪早期生物多样性。
该化石群代表了现代生物多样性的起点,将绝大多数现生动物门类的演化历史追溯到寒武纪早期,为揭示“寒武纪生命大爆发”的奥秘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证据,被誉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科学发现之一”,为早期生命科学研究开辟了一个重要的创新性研究领域。
1984年,澄江动物群首先发现于澄江帽天山,距昆明市56公里,距玉溪市87公里。
047:香港早白垩世酸性火成岩柱状节理
位于香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西贡火山岩园区的早白垩世流纹质火山岩柱群,源自约1.4亿年前该地区的火山活动。
当时,香港东南面有一座超级火山,经过长达300万年的猛烈喷发后,最终形成数百万条岩柱。与世界各地的六角形火山岩柱不同,香港地质公园的岩柱罕见地由富含二氧化硅的酸性流纹质火山岩形成。
这些岩柱的直径平均为1.2米,最粗达3米,现存总厚度估计达400米,露出地表的高度达100米。长期的海岸侵蚀使得这些岩柱清晰敞露,并结合了丰富的海蚀地貌景观,构成全球罕见的地质奇观,也成为香港最具代表性的地质遗迹。
072: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
绒布峡谷位于青藏高原南端的珠穆朗玛峰北坡,这里是藏南拆离系发育的典型地区,藏南拆离系滑脱构造结构在这里得到了详细描述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在过去的35年里,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得到了大量详细研究,为揭示复杂造山带的结构与形成过程做出了重大贡献。
藏南绒布峡谷滑脱构造体系是一组平行造山带的低角度正断层性质的韧性剪切带,其出露在珠穆朗玛峰峰顶的构造是地球上最高的断层。研究证明,藏南绒布峡谷韧性剪切滑脱构造体系主要为伸展特征,顺该断层珠峰顶部灰岩向北滑动。
080:云南石林喀斯特
石林喀斯特位于中国西南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海拔约为1600米至2200米,面积350平方公里,是典型的高原喀斯特。这里保存并展示了世界上最好的剑状喀斯特(石林)地貌,这里也是“石林”术语的发源地。
石林喀斯特的形成经历了跨度2.5亿年的复杂地质演化过程,不同阶段的石林构成了独特的“世代”历史,世所罕见地展示了特殊地区的地球演化进程。这里几乎汇集了世界上所有类似的石林地貌形态,因而被誉为“石林喀斯特博物馆”。此外,该地质遗产地还发育有漏斗、石芽、暗河、湖泊、溶洞、天生桥、瀑布等其它喀斯特地貌,构成了一幅从地上到地下的喀斯特全景图。
094:巴丹吉林沙漠必鲁特高大沙山和湖泊
巴丹吉林沙漠必鲁图高大沙山和湖泊位于内蒙古阿拉善沙漠世界地质公园。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边缘的西风季风过渡带的巴丹吉林沙漠,面积约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亚洲内陆第二大流动沙漠。除了高大沙山,还有140多个湖泊分布于沙漠之中。
巴丹吉林沙漠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第四纪末期气候变化以及风力地貌、干旱区水资源的理想区域。该沙漠中最高大的必鲁图峰海拔高约1611米,相对高差近500米,是世界上相对高度最高的沙山,被称为“沙漠中的珠穆朗玛峰”。
早在20世纪60年代,科研人员就开始对巴丹吉林沙漠的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自2009年以来,该遗产地因阿拉善沙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建设而得到了良好的管理和保护。新近研究表明,巴丹吉林沙漠中高大沙山正变得越来越高和陡峭。
作者:许琦敏
图片:IUGS官网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