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防控形势吃紧,可正在“爬坡攻坚”阶段的国家重大科研不能掉链子。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大量科研骨干主动留所,接受封闭式管理,上千名科研人员想方设法驻守岗位,克服种种困难,力保科研进度。
小区晚上六点刚解封
他八点就回到了岗位
2022年是科研任务异常繁重的一年,许多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还正处于爬坡攻坚阶段。面对疫情严峻的考验,为确保科研项目进度,许多科研骨干主动留所,接受封闭式管理。
光电中心的电子装联是专业从事电子产品装联工艺研究、组装生产的技术支撑部门,对科研项目至关重要。
农历春节到现在,在该中心支部书记陆瑾雯的印象中,电装组只在大年初一休息了一天。三月中旬,电装组的两位专职检验员同时被封控在家。检验员骨干丁行成临危受命,扛起了电装组的所有检验工作。连续几天,他几乎每天都主动工作十几个小时,累了就睡在所里办公室,毫无怨言。和他一起在办公室搭行军床的,还有两位90后的同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确保型号项目的热控布线不断档。
“居民同志们,晚上6点小区解封!”电装特殊工艺处理组组长李寅生一得到解封消息,立即准备了换洗衣物,当天晚上8点就赶到所里。为了把前期因为封控耽误的工作进度赶紧补上,每天工作到凌晨,只为把疫情对项目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关键时刻能顶上
每个人都要“全能备份”
科研攻关,并不是靠一两个人单枪匹马、孤胆英雄就能完成。它牵涉到长长的器材、设备、配料等一系列物资保障。
每天,技物所的电子元器件库房会收到二三十份的电子元器件配料单,及时将对应的电子元器件配料出库,是保障各大科研项目顺利推进的必要环节。
3月中旬以来,条保中心库房两名日常工作人员所在的小区先后被封控。关键时刻,元器件保障综合组原本熟悉该项工作的程民生、陈南和贾芳顶了上去。
为确保电子元器件库房的供应,陈南还手把手教会了每个部门同事,“每个人都是备份岗,关键时刻能顶上!”
三月中旬,技物所某载荷团队因上海疫情原因,无法到外省开展载荷光机结构的力学试验。经多方联系,终于在临港找到了试验设备和场地。为配合外单位疫情防控要求,团队协同高效,卯足了劲,连续工作三十几个小时,完成了原本计划三天完成的工作量,确保试验正常完成。
机装结构工程师丁晓翔是一名居住在宿舍的年轻职工,近期小组大部分成员因身处封闭小区,工作的重担一下子落在了丁晓翔身上,“我住在所里,还是方便的,小组的工作,就算是一个人‘包圆’,也责无旁贷!”他笑着说。
让岗位变成“移动的家”
“沉浸式”科研效率再提升
3月初,上海技物所即对疫情发展作出反应,要求职工配合市区流调开展工作。3月11日,根据疫情发展态势,上海技物所对留宿园区的全体研究生、职工实行封闭式管理,同时要求通勤人员严格遵守属地要求各项疫情防控措施。
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为让科研人员能安心留所驻岗,能睡好、吃好,技物所的后勤保障部门想方设法提供保障。
最近,某重大任务载荷研制团队正在开展正样集成。“正在研制的载荷技术难度很大,要实现很多‘第一次’,对各方面的要求很高”光学设计师黄茂潼说,二十几天来,他们组十来个成员主动住宿在园区,工作在哪里,“移动的家”就在哪里。
光机结构工程师王成彬说,由于所里配备了充足的物资,“封闭在园区,正好开展‘沉浸式’科研”。封控当天,正逢87年的小伙子胡凯生日,项目组通过快递购买了生日蛋糕,让他度过了一个难忘的生日。
作者:通讯员虞慧娴 记者许琦敏
图片:上海技物所提供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