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的抗疫正经历最困难的关头。面对不期而至的“蛤蜊炖蛋”,既不能耽搁国家重大科研任务,又要照顾好家里的老老小小,还要积极投身抗疫,以自己的专业之长,助力社区渡过难关。
科学家,不愧是人群中的优秀者。这段时间,他们用才学、智慧,以及强大的时间管理能力,以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助力。
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为了确保专项各项攻关任务的高质量完成,系统联调攻关团队在测试工作量大,人手奇缺的情况下,挑起大梁。他们把睡袋铺在办公室,确保科研进度不会因关键岗位人员的隔离而停滞。
人在实验室,家里孩子怎么办?实验室DUV光刻的一名后备工程师是一位年轻的母亲,为保证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正常推进,她做好了隔离在单位的准备,为孩子一次性做了多份盒饭,义无反顾投入到工作中。
科研人员守“沪”,更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23岁的金思卉,是中科院巴斯德研究所第一批支援核酸检测实验室的志愿者。她的工作主要提取核酸RNA,上机进行PCR反应,还要搬运和拆封试剂。
上晚班的她,从晚上21点到第二天早上8点,中间只休息了半小时,吃了一碗泡面,工作期间几乎不喝水,就是为了减少上洗手间的时间。
她说:“我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PCR实验是我几乎每天都在做的常规实验,疫情之下,我的工作也许可以让核酸检测报告出来的更快一点”。
这几天,蔬菜保供是抗疫特殊时期的硬任务。3月26日晚上,上海市科技党委接到浦东请求支援的需求后,连夜从市科技两委机关、中煤科工集团上海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科学院、上海科技馆、中国电科23研究所、上海市激光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召集50多名志愿者。27日清晨,天蒙蒙亮,来到浦东川沙的浦商曹路保供大仓。
浦东浦商曹路保供大仓,担负着浦东各封控小区住户的蔬菜直供保障任务,时间紧、要求高,分拣量大。科技系统的志愿者们把组织科研攻关的细密劲儿,用在蔬菜分拣上。他们细化分拣流程,密切配合,身着全套防护装备,采取流水作业的方法,一天之内人均完成100余袋蔬菜分拣,总计完成30000余斤蔬菜分拣,受到保供大仓现场工作人员的频频点赞。
科研人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外语能力比较强。于是,他们奔赴各个社区,协助社区开展抗原检测等服务工作。
3月26日上午,来自中科院上海分院机关的干部和来自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中科院上海天文台、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院、中科院声学所东海站等单位的党员团员志愿者们,来到长宁区华阳路街道、程家桥街道,在严格做好自身防护措施的同时,协助社区开展抗原检测等志愿服务工作。
在华阳路街道服务的志愿者,协助社区22个点位进行全部居民自检,帮助老年人和外籍人士安全有效进行核酸自测,共计服务近2000人次。
支援程家桥街道的志愿者在6小时内完成向四个居委800余户约3000人次抗原试剂盒的发放、指导使用、和试剂盒回收工作,确保居民足不出户,抗原检测应测尽测。
作者:许琦敏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